全视之眼
在脑控笔记2里面提到,内丹作为一种脑机接口的作用包括提供一些肉眼以外的视觉,虽然并不清楚这些视觉传感器是由什么供应商设计制造并布设的,但毫无疑问的是,透过这些肉眼以外的传感器,内丹修习者能看到与我们这些肉眼凡胎所看到的不一样的世界。
北美大陆有全视之眼的传说,这眼睛印在美国的纸币上,是一个放在金字塔顶的三角形眼睛符号,意思是社会的少部分人能通过某种方式观察世间万物,使各种真相无所遁形,这个全视之眼同样也是共济会的符号,全视之眼三角形的顶角是神秘的33度(之前提到磁共振线圈的33度)。
这样的眼睛似乎意义不止于情报和权力,可能还有一些科学上的类似FMRI和电子显微镜的功能,因此一部分人类可能很早就具备了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能够进行不为人知的观察和探索。
前文还提到,因为内丹是一种脑机接口,能够服务人也能操控人,如果让群众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形成内丹,那就意味着可以悄无声息的对社会进行操控,因此能使用全视之眼这样功能的内丹修习者也能够利用不一样的观察力来布设一些阵法去使群众形成内丹。
药食同源
无论是利未记的洁净食物的条例,还是伊甸园里的水果,抑或是嫦娥的仙丹,人类的悲欢必然和吃错东西有关。在前面的文章记录了大量食物对内丹形成的影响,在这里就不再冗述了。
至于药物,中药的马兜铃酸有没有毒,是包致百病还是包治百病是个问题,而安非他命还是莫达非尼也一直是不同门派争论的焦点。但不好的药物和食物对人脑产生影响的最终途径却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形成特异化的光组装内丹来干涉人的思想和生理活动,药理学和内科学的内容会在后续的文章再补充介绍。
织物和染料的学问
这块是笔者的弱项,,相关知识欠缺,有待补齐,但是不同织物的康普顿散射以及不同染料的旋光性确实能够在人体的内丹形成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前面的文章提到了明代皇帝的金冠的康普顿散射对内丹的影响,而服饰和染料发挥作用的机理概莫能外。
日常用具奏鸣曲
在超越肉眼的观察装置的加持下,以及一些潜在的福德福报体系的驱动下,人类很早就开始了科学脑控体系的探索,或者说早期是如何辅助某种未知的科学体系去加强脑控的探索。
很早,就有人意识到声音和颜色能够使人产生强烈的感情。强烈的感情表现为集中的大脑皮层放电。集中的皮层冲动信号一方面能辅助扰动血流,形成内丹,另一方面也能使内丹辐射对特定区域的作用力增强。
在现代我们知道,人脑对于很多信号的处理在传递到皮层时都产生了类似正交变换的效果,因此能产生集中而强力大脑皮层冲动的输入信号往往是周期性的信号。
而在古代,尤其是在傅里叶和库伦之前,秘术修行者怎么得知这样的需要数学、电学、信号与系统理论共同发力才能发现的现象是无法知晓的。只能认为全视之眼的观察力很可能能提供类似FMRI这样的视野来使得修行者不用太多的理论就能观察到内丹形成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
于是,有节律的鼓点声和重复几何图案的装饰开始出现在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人不知不觉的在催征的鼓点和挂毯的格子间就被内丹所掌控影响了。
这时人类的政治体制也开始成型,在朝堂之上,政治中心,有矛就有盾,驱邪的钟声和谐振的方鼎共同存在。钟的共鸣周期浑浊,能够打破人脑皮层的聚集响应,方鼎的自然微波谐振,周期稳定,能够在皮层形成稳定的聚集响应。这也说明有意识的脑控和反脑控的斗争一直是存在的,这些斗争甚至不一定为君王所知。而是有秘术的朝臣之间的撕逼和拉锯。
在笔者妓院的技术一文中还对音乐神经调控的早期发展有一些探讨。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翻阅。
建筑的不为人知的艺术
人的神经回路就像天线,能够和微波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在无线电出现之前。对称建筑开始出现在人类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对称的建筑结构能够在建筑中形成周期性的微波谐振从而使人不知不觉的被微波所干涉,进而在大脑和脊柱形成集中的谐振响应点。
在中国,早期普遍采用木构建筑和低院矮墙,城墙也采用非烧结的夯土结构,瓦片也以非常轻的陶瓦为主,气泡结构很多,对微波衰减较大,那时中国的建筑并不会形成固定的谐振。而到了宋代,烧结琉璃瓦的大量使用,开始在建筑里形成稳固的屋顶谐振结构,到元代以后,矩形对称结构的建筑的普及尤为严重,元代以后,煤炭开始开采,大量高温烧制的铁氧体青砖被用于砖构建筑,青砖的大量使用使得中国早期的城池就是一个巨大的谐振腔,民居的山墙也是非常正对的谐振结构,至于不在中轴开门,怕泻了气的四合院那就是全家普照了。而与此同时君王所居住的地方不仅中轴通透还必然会垒起高台以脱离谐振腔的影响。宋以后中国的发明创造陷入停滞,而各种对称结构的建筑越修越多,必然和这些演变有关。
而在欧洲,在罗马,相对不容易形成反射谐振的圆弧形建筑普遍存在,在最容易形成聚焦的圆弧中心点,罗马人会开一个万神殿那样的天窗导泻微波能量,或者点一把扰乱微波谐振的等离子体,也就是长明火。至今美国国会大厦里,天窗和地板下的长明火依然发挥着作用。但到了中世纪,方正的城堡和教堂建筑成为欧洲的主要建筑,教堂里等间隔布置的束柱,教堂外的飞扶壁都形成了理想的谐振对立面,这时的欧洲也进入漫长的黑暗时代,直到今日,哥特和黑暗几乎是同义词。直到文艺复兴之后,由威尼斯行商所推崇的新式的非对称的独栋民居和宫殿建筑开始普及,这时欧洲的发明创造和文化艺术逐步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的领头羊。
但好景不长,无线通信的出现取代建筑成为神经调控的主力,笔者会在后一篇文章中开始讲述通信背后的故事。
轮毂与石板路
马蹄铁在驿道上有节律的清脆闪现,轮毂在石板路上的疙疙瘩瘩,时至今日,轮胎的纹路,依然是通过周期震动去调谐神经的重要法宝。需要提及的是中国的石板路是规律排列的,欧洲的石板路是混乱铺设的。
小结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衣食住行都在被一种无所不在的影响力所干扰。这种干扰过去有,现在有,以后应该还会存在相当长的时间,直到这些知识被最广大的群众所认知接受。但既然笔者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相信曙光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