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四月在心中埋下了一颗的种子,努力耕耘,洒下甘露,坐等七八月的丰收。
———题记
吾幼时既爱听风声、鸟鸣,喜晒正午的阳光,每当漫步于青葱林木之间,享受于灿烂骄阳之下,轻风几两抚己身,扫人间几多愁。自那时来,我心中便涌起了浅浅诗意,埋下了文学的种子。
回想过去,犹记那时……“唉,怎么办啊?这次又没考好,怎么让妈妈签字呢,”在放学的路上我满腹忧愁的说道。那时的我尚只有八九岁,困于自己小小的世界之中,觉得这一点微末小事便已经能让我“载不动,许多愁”了。小小的我啊,带着这小小的忧愁,走在小小的路上,有些小小的抑郁。
沉重的脚步踏在路上,如卷入湍急水流中的残花一般思绪杂乱。可忽然间感觉到了几缕轻风吹过耳边,蓦然抬头,只见周边树上青翠的树叶正与轻风舞,仿佛谈笑舒。阳光也穿过叶隙间,碎碎散散,虽不算太璀璨,但也足以慰人心。
当时我并不如何的描述,只觉得满腹忧愁被这肆意的阳光所吞噬,看着这明朗景,我恍惚间,好像听见了一个声音在说:“不要再伤心了,少年,看看我吧,正午的太阳总能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自那以来,我每逢伤感,便望一望春花秋月,享一享正午的骄阳,已文学的方式抒一抒心中所想,总归是一花一叶总关情,我在心中种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并渐渐开始绽放。
且携轻风去,扫去几多愁。我坚守我心中所长并乐此不疲的践行,就让文学的种子在我心中汲取营养,后迸发出无限活力,使我的生命之景不再僵硬沉抑,去盛发出明媚的春光。
应惜文学美,自此舒心扉。
且学古之先达,如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豁达自得,与苏轼“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的乐观自然,和曹操“水河澹澹,山岛竦峙”的豪迈奔放。
寓情与景,由心生情,我终将以以文学的姿态行走于四季之间,与裂缝中窃见天光。
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唯有富有文学色彩,晓得文之真谛的人才能够不无趣,活得更精彩
。生活或许并不有趣,但待到心中的文学的花开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