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进行了《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和《感受空气》两课的内容。
在《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课,重难点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后还是不是原来的物质?先通过回顾本单元学习的水的一系列变化,引导孩子们认识水发生的变化,再结合他们在平时美术课学习中对纸和橡皮泥的使用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对“物质”这一概念学生是很模糊的,教师要注意讲解,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课涉及的就是物理变化的概念,即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不变。通过学习,学生能较快的理解这些东西还是原来的物质,同时提出问题:加盐之后,水还是原来的物质吗?学生也能判断分析,并给出理由。
《感受空气》一课其实在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简单,他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有所接触,也都知道空气的一些特点。本课通过三个游戏感受空气:盲盒摸物(小木块、乒乓球、空气)——传递游戏(物体:粉笔、空气、水,容器:小漏杯、塑料杯、塑封袋)——感受空气,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游戏一主要是建构学生对空气是摸不到这一特征的认识,游戏二则是通过传递游戏引导学生认识空气可以流动,游戏三是对空气更多特征的了解。最后拓展:物体可以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粉笔是固体。人们是怎么区分的呢?将这一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课后查找相关资料,下节课一起分享。在传递游戏时,学生也提出问题:如果只是传递粉笔和空气,可不可以用塑料杯传递空气?我觉得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本来就充满了空气。在这里想要问问老师们的想法。
总得来说,这两节课的内容主要是知识概念的学习,教师要注意讲解,引导学生对概念的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