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前妻去世不久,朱自清就对齐白石的弟子陈竹隐一见钟情,陈竹隐不愿意给他的6个孩子当后妈。没想到朱自清一连写了71封情书,终于打动了她。然而婚后不久,陈竹隐却因一件小事,向朱自清提出离婚。
陈竹隐出生于1903年,祖籍广东。陈家本来是书香门第,但是到了父亲这一辈,他们的家庭已经败落不堪,再加上家里有12个孩子,因此一家人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
日子虽然清苦,但是父亲并没有放弃对陈竹隐的教育,8岁那年就把她送到私塾读书。懂事的陈竹隐非常珍惜可以读书的机会,因为她非常努力。后来她从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此时的陈竹隐已经失去了父母,她也因此变得独立和坚强。在学校期间,受五四思潮的影响,陈竹隐和一部分女学生成了新式女青年。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陈竹隐做过一段时间的接线生,但是她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她不想一辈子就这样下去,为了寻求新天地,陈竹隐毕又考入了了北平艺术学院,跟着齐白石,溥西园等老师学习绘画。
此时的陈竹隐已经二十六七岁了,在当时说也算是大龄女青年了,但是她依然还是孤身一人。作为老师的溥西园非常关心弟子的终身大事。他在一次文人的聚会上,遇到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叶公超,向他提起了有才情的陈竹隐,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弟子寻个好人家。
叶公超听了之后,直接想到了好友朱自清。当时的朱自清已经有过一次婚姻,妻子武钟谦1929年因肺部感染去世,留下六个孩子无人照顾。朱自清忙于工作,根本顾不上孩子,他急需一个妻子替他照顾家庭和孩子。
1930年8月的一天,在两大媒人的撮合下,陈竹隐和朱自清见面了。
见面之前,陈竹隐就已经从侧面了解过朱自清,她对他的才华非常佩服。见面之后,她更是被朱自清的温文尔雅所吸引,朱自清也对活泼爽利,开朗大方的陈竹隐一见钟情。
之后,两人就开始约会了。他们的脚步遍布瀛台、居仁堂、怀仁堂,中南海边等。陈竹隐经常听朱自清为她读文章,对她来说就是一种享受。
虽然经常见面,但是作为文人的朱自清还是经常写情书给陈竹隐。仅是恋爱期间,朱自清就给陈竹隐写了七十一封信。
然而,恋爱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当激情过后,陈竹隐回归了现实,因为朱自清有六个孩子,这就意味着如果嫁给他,陈竹隐以后就会成六个孩子的继母,想到这里她就觉得苦恼。
但是陈竹隐是善良的,而且此时的她对朱自清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她也知道朱自清对自己已经到了离不开的地步,不然他也不会给自己写那么多情书。想到作为文人的朱自清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带娃,陈竹隐又忍不住心疼他。
综合考虑后,陈竹隐决定和朱自清组建家庭。
1931年5月16日,陈竹隐与朱自清订了婚,陈竹隐将她的一张照片送给朱自清,算是订婚的信物。
1932年8月4日,陈竹隐和朱自清结婚。婚后,陈竹隐陪着朱自清回老家看望了父母和孩子们,还陪他一起去祭奠了朱自清的亡妻。
作为知识女性,陈竹隐希望自己在清华园能有自己的工作。但是婚后的她作为朱自清的家属,她不能和丈夫在一个地方工作。去其他地方工作的工资还不够应酬,因此陈竹隐只好放弃自己的梦想专心做个家庭主妇。
婚后第二年,陈竹隐生了一个孩子,这样一来,可想而知,她的压力有多大。当初恋爱的甜蜜始终抵不过残酷的现实,或许这一刻的陈竹隐是后悔的。
文学虽然“能当饭吃”,但是文人的妻子却承担了比其他女人更多的责任。朱自清一心做学问,家里的事情他几乎不过问,不再陪她聊天,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都没有,即便孩子哇哇大哭,他依然在自己的书房里埋头工作。
陈竹隐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崩溃的边缘游走,但是有什么办法呢,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下去。
一次,好久没有和朋友见过面的陈竹隐家里来了朋友,陈竹隐很是开心,一不小心和朋友聊得很是愉快。或许是聊天的声音大了惹怒了在工作的朱自清,他的脸拉得老长。
陈竹隐看到丈夫的态度,彻底忍不住了,她爆发了,她和他吵了一架,甚至提出了离婚。
没想到这次吵架,让朱自清醒悟了,他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关心太少了,忽略了妻子的感受。从那之后,他尽量抽出时间培陈竹隐散步聊天,和她一起做家务带孩子。
陈竹隐看着丈夫变得越来越好,她的怨气也没有了。知道丈夫的胃不好,她就把家里的白面给丈夫和孩子们吃,自己则吃粗粮。
1948年,朱自清去世。陈竹隐悲痛欲绝,泪作挽联念丈夫。1990年,陈竹隐去世。
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陈竹她为了丈夫和孩子放弃事业,尽管面临生活的种种困难,她始终坚守婚姻,用善良和宽容诠释婚姻的真谛。
在婚姻中遇到问题时,她不会一味的隐忍,而是通过自己的方式与丈夫沟通,这才挽救了岌岌可危婚姻。通过他们的故事我们也得知,家庭的圆满从来都不是靠一个人的付出,是两个人共同经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