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打来电话闲聊几句,没有中秋节的礼节性的互道祝福,而是更世俗一点的直接问答,有什么事吗?没事,就是想家了,想跟你聊几句。
这么简单的问答,是朋友真诚的心地展露。朋友是一个比较顾家、恋家的人,只是因为这个特殊时期,并不能因为是中秋节而回家与父母团聚,所以就会有深深地失落感,我是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的,因为以前我是最恋家的那个人,没成想却成了离家最远的人。
我跟朋友开玩笑,你想家了,我却没想,因为我是处处无家处处家。这个感觉到真是这么多年下来的一个真实的体会,不会因为某个别人团圆的节日而自我感觉到失落,也不会自己顾影自怜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现在更多的是能够安于当下的内心的体会,感受到的是踏实、安详、圆满、自在,好像一切节日都离得自己好远好远,好像外面的声音离我好远好远,这是一种真实的感觉,那就是到家的感觉,不会像个离家的孩子一样,时常悲戚而想妈妈,所以,才会有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感觉。
家的感觉并不是那个熟悉的地方,那些熟悉的亲人相聚才会有的,只有内心是充实、踏实的时候才会有,即使是在陌生的环境,即使是在陌生的人群,只有心内有家的感觉,那就不会有失落。
中秋佳节倍思亲,那可能是古时交流的不方便,信息的不通畅,思念反而是一种很深的情感,在现代,即使远在千里,也只是一个视频电话就会面对面地交流,只不过,这种信息的快捷与方便,反而让人们变得无话可说了。
家人们都在各自的小环境中忙碌着,或是老人聚堆打个麻将,或是青年人聚餐喝个小酒,说的是些什么话,在酒醒之后也实在是想不起来,只是留下一种感觉,头发昏,脚发飘的醉酒感受。
幸好,我把现代网络工具的便利应用到亲情之中,妈妈每天写一篇日记,侄女与侄子也是写一篇日记,在阅读与评论之中互动,让遥远的距离不再是问题,拉近的却是心与心的距离,在文字中感受中互相的进步与成长,发现情绪与问题,这种交流成了无声无息,却也是细致入微的春风般的滋润。
老中青三代都融入其中,这也是新时代的交流方式,更应该是引领家庭交流的一种新模式。只要有一个人行动起来,慢慢影响,终究会形成一股新的动力,慢慢就会遍地生花,这样,只要有亲情在,距离再远也如在身边,那情就会永远地存在,也会让彼此的心越来越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