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能够获胜,可能是运气吧。”
《加油!向未来》中,谢依洋以了解仙女座的微弱优势获胜。比赛后,谢依洋如此解释获胜原因。
哈!和我想得一样,不就是多了解一点关于仙女座的知识,并且回答的时候还很不确定,能碰到这样的题目取胜就是运气好。
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
无独有偶,A同事又以一份大单完成任务,提成很多。而自己的任务还差很多,但心里还是不自觉在想“不就是运气好点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接下来刷笑话的时候,又刷到了这个很久之前看过的笑话:
甲乙两人谈论足球冠军和围棋冠军。
甲说:这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比他们都厉害。
乙吃惊,问道:哦?你们比过?
甲一脸不屑的说:虽然没比过,但我和围棋冠军比踢足球肯定能赢,和足球冠军比围棋也肯定能赢。
看完之后,猛地一惊,这和自己的想法何其相似。
自己曾经嬉笑过的他人,竟是自己的影子。
于是,脑海中更涌现出这样一幕幕:
B同事一份工作做的很好,受到上级表扬,于是自己心里在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只是没努力去做而已”;
C同事职业资格考试高分通过,心里默想“平时没怎么学习,走狗屎运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
用我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做的事、取得的成果,换取我比他们厉害的感觉
典型的阿Q精神啊。
这也太“妈妈的”了!
(二)
A君,喜欢助人为乐,什么事都要“掺合”一把,给人感觉有点“不务正业”,我有点不屑一顾。但正是这种热心肠,给他了更广的人脉圈。
B君,什么事都喜欢较真碰硬,自己的好几次失误都是被他指出来的,当时还弄得双方都有点下不了台。现在回想,他的成功,应该从这样的每一步中走出来的。
C君,每次加班有他,每次出去玩没他,可能他那时正憋着气准备考试吧。
即便是《加油!向未来》节目中那些学霸们,也是平时积累的更多,才能站在那个舞台上,凭“运气”赢得胜利。
看不见的那些“好”
记得曾经看过一项关于“改变的研究”,学者约翰·科特把“改变”过程归纳为:
目睹——感受——改变
比如,甲穿一件衣服,你要看到并真心觉得很漂亮(帅气),才会有试一试的想法;乙弹钢琴,你要听到,并真心觉得好听,才会有学一学的想法;丙打篮球,你要看到那种劲爆的镜头,才会产生学一下的想法……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正确看见别人的优势,感受到别人优势的魅力,我们才有改变的动力。但如果总觉得“有什么了不起”,便会忽视别人的优势,就找不到前进的目标方向,缺乏改变的动力。
习惯于的那些“运气”
我们都习惯为一件事的成功寻找原因。
这个原因是偏不可重复的运气,还是偏可以重复的努力,对于指导下步工作至关重要。
比如:
面对一堂纯背记的测试,我们可能会有这种想法:希望题目是已经掌握的题目。但同时,又会不断去背记更多。
前部分是寄希望运气,后部分是靠努力。如果全部寄希望于运气,肯定就会放弃努力背记,但一般不会这样做。
所以,我们理智情况下就是有点期待运气,但还是相信努力。
在工作中将成功原因归为“可通过努力取得”,对于成功是正相关的。但一旦习惯于将原因归结为“走狗屎运”这种不可控因素,便是对努力的否定,进而放弃努力。
(三)
“有什么了不起的”思维有这么大的危害,但工作生活中又很普遍,克服它一项系统工程。
分析产生“有什么了不起”思维产生过程,大概分为四步:
第一步:观察,偶然发现别人成就
第二步:联想,启动记忆寻找不足
第三步:对比,差异对比获得优势
第四步,评价,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克服的方法,也在各个步骤中,以C同事为例。
- 观察,偶然发现别人成就
表现:他人成就“偶然”进入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感觉的了“威胁”。(ps.如果没有进入我们思维或者进入思维我们又觉得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一般不会启动下一步思考,这时就是“与我何干”的态度。)
克服方法:保持开放心态,相信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闪亮的一面。我们欣赏他人的闪亮面时的态度,和他人欣赏我们时的态度都有相同之处,好好感受就行。
例子:C同事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真厉害,又可以加薪升职了。 - 联想,启动记忆寻找不足
表现:评价“威胁程度”,如果达不到直接影响生存程度,我们就找一个保持原状的“理由”,继续生存在之前的“舒适区”。但如果直接达到威胁生存,就可能导致或直接战斗(比如当面嘲讽)或直接逃跑(比如愤而离职)。
克服方法:这步,主要是要发现自己相对他人的不足,并分析产生这种“不足”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原因,要尽可能偏向“通过努力可取”的方面去找。
例子:C同事可以通过,我努力也应该可以。他是通过自己加班学习通过的,看看我的日程安排,也有时间,我也可以的。 - 对比,差异对比获得优势
表现:对第二步联想中资料进行整理,选择对自己“生存有利”的方向去解释,并在印象中强化,获取心理优势。
克服方法:找到学习他人优势之后的好处,提升改变自我的动力。
例子:通过资格考试,可以加薪升职。并且,这个考试,还可以补充我对X工具不熟练的不足,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使用。 - 评价,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表现:用心理优势得出结论,并予以运用。比如,不屑于谈论别人的成绩,说别人成就的“酸话”,刻意遗忘别人取得的成绩等等,最后依旧我行我素。
克服方法:正确认识别人的优势,并大胆说出来;确立自我改变的计划,并努力践行。
例子:向C同事表示祝贺,并向其请教方法,然后制定自己的计划,逐步去实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