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是人们谈虎色变的一件事,谁都不愿与它扯上关系。但是近年来,车祸的发生率却是有增无减,特别是春节期间,车祸已然成为春节的第一杀手。
从放假截止今天,我已经看到了发生在身边的两起车祸,皆是车毁人亡,让人触目惊心。第一起是乡间水泥路上,夜晚上演了一场“飞车”夺命事故,车飞出了马路冲到了旁边很远的农田里。具体当时什么情况没有人目睹,直到第二天天渐亮,路过的人才惊讶的发现田里有辆车,车里是对才结婚的年轻夫妻,瞬间明白发生了什么。对于出事的原因,人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是酒驾,有人说是弯道超速,有人说是疲劳驾驶。不管什么原因这对年轻生命就这样失去,不禁让人扼腕叹息。第二起车祸也是发生在乡间水泥路上,是一个骑摩托车的中年男子,不知撞在什么地方了,也是车毁人亡。而去年也是一辆车在另一条公路上冲向了旁边的农田,车里三个人无一生还。而平时这两条路几乎没有发生过事故,但是每到春节期间却事故频发。
我想,不仅是在这个小小的地方春节期间会车祸频发,而且全国各地在春节期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车祸事故。春节原本是我们与亲人团聚的喜庆节日,从什么时候起,有多少人开始在春节期间悲恸欲绝的思念离去的亲人?“车祸猛于虎”,而春节期间的“车祸”比之老虎更甚。那么,是谁让“车祸”成为春节的第一杀手呢?
是喝酒?
先来看一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近三年春节期间的酒驾情况吧:2014年各类交通违法18.5万起,酒驾1496起,醉驾201起;2015年各类交通违法54.8万起,酒驾3322起,醉驾243起;2016年各类交通违法156.8万起,酒驾4751起,醉驾395起。虽然16年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8%,但是就近三年的数据显示,查出的酒驾依然不少。而未查出的是不是有可能因为酒驾而发生车祸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是亲友?
春节期间大家走亲访友时都会喝点酒,因为可能平时走动不多过年联络感情就多喝酒。而中国流行“劝酒”。查一下“劝酒”含义,这样解释到:“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沥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往往都想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和有失面子。”劝酒习俗能体现出主人家的淳朴好客,但是不要让“劝酒”变了质。如果明明知道别人开车了不能喝酒还一味劝酒,那无疑是害别人。如果劝酒的人有责任心,就不会逼着亲人朋友开车去喝酒,而是劝其开车不要喝酒。如果因为劝酒而导致开车出了事故,那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呢?以后亲人之间见面又如何面对呢?另外明知亲人喝酒开车,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还要坐他的车呢?是对他的信任?还是已经习惯了?亦或是存在侥幸心理?或许都有吧。但这不是爱他,反而是害他。
我从来坐不了超速的车,车速太快给我一种恐怖感。心理学上解释是因为自己掌控不了而没有安全感。朋友说她表哥开车很快,每次都坐不惯,问表嫂为什么镇定自若。表嫂处之泰然的说:“我坐习惯了。”多么恐怖的回答。有多少生命毁于习惯。习惯闯红灯,习惯熬夜,习惯逃票……有时候习惯能成就人,也能毁掉一个人。
是自己?
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什么要肆意挥霍?那些明知不可行的事,为什么要去做?尽管已经出台了对酒驾的处罚,依然有人视若罔闻。夜间在不熟悉的道路上为什么还要超速行驶?对规则的漠视的代价是沉重的,有时候就是我的生命。还记得半个月前一条新闻:三个初中生手拉手闯红灯过马路,3人被撞飞。以及最近的老虎“咬人”事件。谁之过?
毕淑敏在《敬畏生命》中说过“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不管是喝酒,是亲友,还是自己,亦或其他原因,我们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对他人的生命负责。如果我们对生命常怀一颗敬畏之心,那每个家庭就会多了些欢乐,少了些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