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快速发现的社会。我们都在讲中国速度,我们讲发展。但是在所有人都在追求速度的时候,教育一定要慢下来。每个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都寄予很高的期望。存在期望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当我们面对孩子这颗种子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他的珍贵呢?我们在追求速度的路上是否是走在教育的道上呢?我们是否研究过教育之道。
老师父分给本、静、安每人一颗古老的莲花种子。 “这是几千年前的莲花种子,非常珍贵,你们去把它种出来吧。”
拿到种子后……
我要第一个把它种出来!本想。
怎样才能种出来呢?静想。
我有一颗种子了。安想。
思考:对本来说,种子是什么不重要,会不会发芽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一个”!有些家长在养育孩的过程中目光在让孩子争第一,“不输在起跑线上”。做最好的自己好像不重要,这样的家长和本是一样的。
在孩子的成长中教育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看不到,摸不着,却每天都在发生。就像“开花”这个词,花开的过程我们也看不到,摸不着,你无意中路过发现它有花苞了,再过一段时间它开了一半,再过两天它完全盛开了。拿到种子就想着赶紧第一个种出来,对孩如果也此的话,我想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我们陪着孩子长大,孩子刚会说话你就想着他会背更多古诗,刚学英语你就想他马上就能流利的表达。花有花期,孩子也是一样。当孩子还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的时候,你就想我要第一个把他种出来。到底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的面子?
同时间拿到种子,我第一个种出来!多厉害呀!本的心理不过如此,他的行动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至于种子本身,他并没有考虑。急功近利的心态只会让家长们对孩子又没有耐心,急躁,甚至态度粗暴地管理孩子,导致孩子不会“发芽”。
本跑去寻找锄头。
静想要挑出最好的花盆。
安把种子装进小布袋里,挂在自己胸前。
本把种子埋在雪地里。
等了很久,本的种子也没有发芽。
等不到种子发芽的本愤怒的刨掉了地,摔断了锄头,不再干了。
我一定会种出千年莲花的。静想。
思考: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世间万物的发展都有它的规律,万物有时,生有时,长有时,本追求第一,却不知道万物有时,万物有序。
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儿童生命生长的规律。要根据儿童的心理、认水平和生长特点因材施教。
雪下大了,我先去把庙门外的雪扫一下吧。安想。
静去查找种莲花的书籍。
安去集市为寺院买东西。
静将选好的金花盆搬来,放在最温暖的房间里。
安接着清扫寺院中的积雪。
静用了最名贵的药水和花土,小心的种下了种子。
安和以前一样坐着斋饭。
静的种子发芽了,静把它当成宝贝,用金罩子罩住它。
清晨,安又早早的去挑水了。
静的小幼芽因为得不到阳光和氧气,没过几天就枯死了。
晚课后,安像往常一样去散步。
思考:静用自己的方式去种下这颗种子,却不考虑种子需不需要。 其实,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教养孩子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从不考虑孩子需不需要。孩子被过度的包办、保护,得不到足够的自由和锻炼的机会。还有的家长重视孩子没有一个界限,把所有的爱都倾注给孩子,这种过度的爱是溺爱。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溺爱孩子,要使孩子去亲自开启快乐和幸福的源泉。如果孩子只享受父母为他创造的幸福,如果这是他快乐的唯一源泉,那他就会变成无情义的人。”溺爱是一把沾满蜂蜜的刀子,扼杀的是孩子最本真的东西,阻碍的是孩子的成长。
春天来了,在池塘的一角,安种下了种子。
不久,种子发芽了。安欣喜的看着眼前的绿叶。
盛夏的清晨,在温暖的阳光下,古老的千年莲花轻轻的盛开了。
思考:安,拿到种子后想到的是“我有一颗种子了。”他没有急着去种,而是把种子装进小布袋,挂在胸前,然后和平时一样买东西、扫雪、挑水、做饭。在本和静都在极力的播种的时候,他则是悠然的散步,平静的迎接每一个当下。首先,他了解播种的规律,其次,他不因为别人的成长而焦虑,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
故事里的这颗千年莲花的种子其实就是我们的孩子。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是浪漫的,因为孩子成长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全身心的陪伴。陪伴是最浪漫的告白,等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等一朵花开的浪漫。我们要用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教育,多点时间,多点耐心,多点智慧。
每一位孩子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个孩子都是美丽的不同。作为老师,面对每一个不同的孩子,我们要遵循儿童生长的规律,认识到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变化,要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下因材施教。
PS:故事里的小智慧,却透着大道理。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的分享只是给予儿童,基于教育。那么,跳出这个圈子,对我们成年人来说有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习惯了世间的浮华和喧嚣,也都在马不停蹄的追逐。在追逐中,我们是否还看得见月明星稀的天空,是否还听得空谷潺潺的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