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你,是满满的,还是慢慢的?——题记:《惜福阅历(Sisyphe Calendar)》2020.07.26
旅行中的我是慢慢的。
慢到每次旅行记码完,阿猫总会很无奈地告诉我,自己居然又耐着性子看完了好几万字的游记,就那么几个地方,有什么好啰嗦的。于是我会回她一个表情包,然后在心里纠正她的说法:我写的是旅行记,不是游记。一直觉得,因为这份慢,旅行才是旅行,而不是旅游。
“游”这个字,在我的印象里总是更多一些浮光掠影的色彩和悠闲的意蕴,相比较之下,“行”这个字则更多几分脚踏实地的分量。有些路,总要自己走过,才明白个中滋味。
每次掰着手指数着我去过的地方,总是容易忘记初三暑假去的连云港-青岛-烟台一线,和高三暑假去的云南昆明-大理一线,因为和后来的旅行不同,那两次都是跟团,全程下来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车上无聊了十分漫长的时光,以及被导游催着还有几张好照片没拍到的遗憾。
所以后来,要么自己做攻略完全自己走着玩,要么,报一些慢游的散客团,总之每次都要给自己留足自己走走看看的时间。私以为,在大街小巷里穿行,才是最好的,感受一个地方的风情与味道的方法,如果能找到一两个当地人都没太留意的美丽的角落,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比如当年和B君去敦煌,雅丹、鸣沙山、月牙泉、莫高窟之类固然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敦煌城的袖珍,是在我俩亲自用脚丈量过后才成了更真切的一声惊叹;飞天像北面那条道上幼儿园对面的那家面馆,则是我俩到处寻摸时的意外收获——谁能想到我一个这么不爱吃面的人,会将一家面馆里的汤面、拌面、炒面、打卤面尝了个遍呢!
比如和妹子一起去重庆,那拖着行李箱上坡,上坡,再上8楼(旅馆老板表示,8层远还没到需要电梯的程度)的爬坡,还没到预定的旅馆,就真真切切感受到“山城”“山”字的概念,那和江南的小丘陵,还是很不一样的。
于是到青城山,当导游表示“只给半小时,爬到山顶再回来足够了”,我和妹子决定在山脚往上一点,山腰都不到的地方停下来享受新鲜空气,拍几张好照片。后来去了九寨沟,也是放弃了好几条线的大巴,天天步行将近5万步,看那些大大小小漂亮如仙境的湖泊。
于是后来去福建,看着地图自己玩,到了鼓浪屿把小道上的大街小巷跑了个遍,还没打听清楚去土楼怎么走,就坐上了去南靖的大巴,误打误撞到了云水谣,跑得很开心。(现在想来也是后怕,毕竟万一不那么幸运,丢的不止我,还有我妹子和她同学……)
去新疆的时候报的慢游团真是慢游团,大家一起走步道,一起跋山涉水看日出。那些山道、野花、瀑布、湖泊会永远闪亮在记忆里的吧,还有清晨清冷空气中袅袅炊烟里混杂的清苦的木头香气和似乎总沉在鼻子底下的牛马粪味,成了有关那一趟行程的记忆的底色。
这样算来,我的旅行是慢的,也是满的,不过满的不是行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