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离开了心爱的岗位、亲友,随夫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适应需要过程。我不善言辞,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就推荐她看赵美萍老师写的自传《谁的奋斗不带伤》。
看到书名后,她说她读书挑食,喜欢畅销书,不喜欢的一点也读不下去。我没有多说,发去四个字:强烈推荐!估计是一半好奇一半不好意思吧,第二天她说她听了,不过瘾,开始看,说越看越想看。她说:“一开始 ,心惊肉跳的不敢看,替她们的生活捏着一把汗。直到看到她青涩的爱情时 才看见希望。”看完后她又说:“其实,我觉得书名不足以形容她的生活,她的奋斗是带血的!”我回了句:“伤筋动骨,血肉模糊!”我开始打趣道:“你开始看到名字很排斥吧,以为是鸡汤?”她没有否认。好友的改变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敬意!
我们现在大都对鸡汤文敬而远之,开始觉得有趣,喝多了有毒。可本书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纪实佳作。如今的写作门槛低,能够让人一口气读完的书并不多。这本书却是个例外。美萍老师用她特有的感性和细腻,写母亲的一生遭遇,写自己卑微的出身。父亲的含冤离世,重新改写了她的人生轨迹。本书如实的记录了她从一个小学毕业的山村采石女、到知名杂志编辑、再到大洋彼岸的人生奋斗历程。她的经历激励着我,她的诚实打动着我。如一位书友地评价:“在当今许多人绞尽脑汁地粉饰自己高贵的出身与辉煌的学历时,她却平静而从容地展现着自己卑微低下的出身与不堪回首的苦难。”
《谁的奋斗不带伤》中,美萍老师小时候的遭遇我们难以想象,也无法复制。面对她苦难的童年,我和美萍老师说:“我宁愿相信那些描写都是虚构的,太苦了!”美萍老师乐观地说:“真实虽然残酷,却是一笔财富。”是的,世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很多事不是不可能发生,关键是我们要敢想敢做,正如作者说的“山有时不是山,是心障,翻过这座山你就会看到另一种风景。”
人活中难免有惆怅、困惑、无奈的时候,我们周遭的环境让我们心悸:房价翻番、创业成风、离职率飙升、离婚率飙升、熬夜猝死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正处于人生“失控”的边缘。
想要升职加薪,很努力却没成效;为了提高竞争力,拼命买书、报班、学习新技能,但总被淘宝、朋友圈、微博分散注意力,常常半途而废;不喜欢现在从事的工作,但也不想跳槽,一是因为没有勇气,二是因为没有信心、底气不足。
似乎在这个全民焦虑的时代,能活着,就是幸事!
我们看似遇到许多麻烦,那是因为我们学习能力不足,没有足够的动力来使我们改变行为、解决问题。面对生活中各色各样的难题,工作中连绵不绝的压力,如果我们能像美萍老师那样,善于学习、坚持学习,能把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我们的境况会大大改善。
《谁的奋斗不带伤》中,对于美萍老师和大川的感情我们甚为惋惜。如她所说:“在离婚协议书上签字的那一刻,我看到一串泪水从川的墨镜下迅速滚落。我背转身,仰起头,不让泪水掉下来。我知道,这一刻,我失去了此生曾经最爱的人!我和我的初恋从此一刀两断!我也从此失去了一个亲人!就像一位加拿大女作家说的:离婚好像一次截肢手术,你活下来了,但也永远失去了什么。”能够嫁给初恋,是幸福的!最后却被截了肢,多么痛的领悟!
开始美萍老师和川的身份是不对等的,但砸石子的小女孩身上有来自石子的坚强,刚毅。爱学习、肯学习、苦学习,慢慢地她赶上并超过了川。他们又变得不对等,继而生疏,结局是必然的。
美萍老师说:“不懂得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我打量了自身,也惊出一身冷汗。七年之痒好像是婚姻的一道咒语,很多人逃不过。事业成功与否不论,婚姻如出一辙,有的撑10年、二十年,生活稳定,没有出轨,没有小三,也选择离婚。是因为面对婚姻,俩人无力。
两个人在婚姻中一路前行,犹如两个人一起计划去到同一个地方旅行。如果乘坐同一车次,两人有共同话题,且行且珍惜。如果一个选择步行,另一个选择便捷式工具。待他赏景归来,而他还没有步出家门。一个不能理解同伴的原地踏步,另一个对同伴描绘旅途中的艰辛和到达后的欣喜都无法感同身受。慢慢的,可能会出现不解、抱怨、猜忌……
便捷式工具就是我们的学习能力。虽是夫妻,俩人要保持同频,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你可以坐享其成,但不可以不努力。挣钱多少不是夫妻间隔的原因,心灵相通才能琴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