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本特别适宜广泛推荐的书。
新奇而特别的写作方式,字里行间里充斥着各种寓言和童话,混杂了真实与虚构的边缘。
所幸文章并不长。即便是支离破碎、难以拼凑的梦中呢喃,倏忽间,便也翻完了。
如果你愿意耐下心,听一听属于她的彷徨与呐喊。
幸福的童年是学会爱的开始,可如果一个人,她生来便处于荆棘密布的花园里呢?
繁冗的规则、父权的压制,如同侏儒操控的旋转舞台一般令人麻木;面对畅销小说里司空见惯的“稀释爱情”、街坊邻里虚掷一生的共同生活,她只感到艰难而漫长。
她一直对爱无感,直到青春期,那一只尤显青涩、却又汁水充沛的水蜜桃的出现。
当一个人陷入爱河,便是她开始学着学习“爱”的时刻。
此刻的爱,不再是父母所赋予。此刻的爱,短暂的忘记童年的创伤,毫无保留的炙热与狂热的燃烧。
“初次相恋的欲望”给了她爱的体验,“时间”带领她走向平静,“母亲和教会的压力”让她产生挣脱的渴望。
她开始探索世间所有的、并无定法的其他答案。
借鉴《少有人走的路》作者斯科特所言,“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督促。”
一个真正有爱的人,拥有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亦把对方当作独立的个体对待。
既不会拘泥于形式与传统,也不会在意其他人的心情与看法,只是单纯的爱自己、再爱对方。
我们渐渐懂得,这一切,与爱人的性别,并无关系。
翻过头来看自己摘抄的原文句段,忽然发觉,字里行间里充斥着遗忘、厌倦、离开或是死亡,被毁灭或是一同毁灭的字眼。
像是时刻保持着决绝姿态的告别。带着对于世界、对于爱情的自然厌弃,带着对于传统规则、对于权利的反叛。
正如她在书中所言,“墙是庇护,也是限制。墙的本质决定了它终将倾倒。吹响自己的号角,你会看到四壁坍塌...”
面对外界加诸的种种,她有保持着勇气和信念,坚持自己的坚持,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祝福她,也祝福我们。能够在枯败丛生的土地上开出鲜花、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成为自己的战士。
这确实是一本有些晦涩难懂的书籍,像是一束光,透过复古花边镂空的细碎光影,看上去平平无奇也难以捕捉。
但如果你愿意耐下心看一看,就会发现它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细节与魅力。
2021.9.21 -祗宁-
原创请勿转载 二改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