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下这节课对你最大的1-3个触动。
2.整理回顾一下你的学习路上走过的弯路(比如报过的某个课结果几乎全忘了,或者几乎没用上,或者花了大量的钱,或者考了某个没用上的证,或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等等)
一,触动1:洺震说的报课多,实践少。这点我也一直在反思,而且我也发现自己的思维也一直这样,一堂课有没有新的思维认知为这堂课的结果,而到了实施阶段就开始逃避。本人也是思考多于实践的一个人。包括前段时间想跟弟妹做成人舞,包括一直想做读书会,都是处于想法很好不好实施的状态。这也是我作为一个老师的弊端,都是课堂完成效果。执掌假大空行动上我连捐100块钱都要犹豫计较。最近沉寂了很多,就是因为发现了身上很多问题不想多去说
触动2:线下课堂以及学习的顺应人性愉悦感是假的。洺震一直强调学习是反人性的。但是我们去参加课下培训,在里面一直都是高亢的感觉人生很美好,人生很嗨。这点昨天我和洺震分享了一个想法:人要活成一个人样,这个人样是什么?如何和享乐人生做区别?如何区别活在当下和得过且过?我现在处于对家庭教育学习停滞期,就是因为我发现对孩子的一再宽松和允许导致孩子的放纵,无目标,还有享乐。我们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打工者,看着她一门心思只想啃老,父母说不焦虑是假的。而且我还发现,父母怎么做都是错的,因为大家拿你的孩子做结果来评价。作为妈妈,有时候真的不是孩子崩溃,是我无力。虽然不提倡卷,但是那些所谓无条件的爱,所谓孩子天性就是玩,到现在学习是反人性,到底应该怎么统一?
触动3:沉迷碎片化信息拿不到结果。那些樊登读书,短视频,都只是短暂的兴奋。就是乍一听,觉得对,但是过后什么都没有。
这点,樊登读书真的提升了我很多认知也开阔了我的眼界,对于我个人来说很有用,我会把我知道的讲给学生。只是,可能用在其他关系上效果不大。因为其他关系是需要双方互动完成,而不是我一个人。这就需要花心思,除了琢磨,还得像各种香料一一试用才能出来真香。搞好关系是需要花功夫的。
而我一直就是只注重自己成长。在关系处理上善于逃避的,因为难!
跟着洺震继续走。
二,踩过的坑:1.轻信别人学了他的课就会怎样怎样,很快下定论,头脑发热,到自己学就是另一回事。忽略了去认真思考他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其实就是头脑简单,因为自己没有经历就会只听别人说的天花乱坠。
2.追逐课堂气氛浓厚就误以为这就是我的心灵栖息地。
这点到现在还如此……知道是自己内心的黑洞导致外求,但是还是喜欢有氛围的地方
3.很多课堂是没有执行力检验的,就是当时嗨,认知提升一点。而自己以为这就是高人一等了。
我要反思一下这点。不执迷上课……
先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