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为大家荐书,一本《花田半亩》,愿它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这平凡生活的珍惜。
重温了田维的这本书,每天静下心来读一些,每次都是满满的感悟与感动,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同时也希望能推广这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如花如水若明亮果实般的女孩子。
我是在高中一次文摘里面看到的这本书的简介,很感兴趣,就跑了很多地方买到了它。随后一直到大学,《花田半亩》和《席慕蓉作品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成为床上永远会陪我入睡的三本书。这个21岁的女孩子的坚强,她的隐忍,她的快乐与悲伤,铭刻在我的生命里,反复敲打我的心房,让我一遍遍扣心自问,自己是否配得起所得到的一切。
死亡给人以绝望,也给人以力量,它让你在夹缝中一次次寻找绝地反击的机会与信仰,它让人在无止尽的黑暗中脆弱,也让人在无止尽的脆弱中坚强。
重读这本书,距离上一次完整的阅读应该有3、4年了,那时候的自己唯一的感觉就是田维的笔风柔美而善良,它让我在青春期也渐渐改掉了写作45度角的忧伤,一个正值最美年华的女子自晨风中走来,踏着溪流,裹着银装,睫毛上还挂着冬日的水晶,轻轻挽着死亡的手臂,然后跟我说,她是有多么热爱着这生命,她让我反思,让我羞愧,也让年幼的我决心改变。
4年后再看这本书,依旧是为这样一个坚强美好到不可思议的生命膜拜。要怎么做到每天看着自己没有血色的双手,然后写下:万物美好,我在中央?要怎么做到,每天看着妈妈隐忍的泪水,苍老的脸庞,红肿的泪眼,然后写下:妈妈,不幸是我们共同的命运,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要怎么做到,在最后的尽头,还能写下:不因丑陋而自卑,不因病弱而哀伤,不因困顿而绝望?我想象不了,也无从想象。
人长大了,也会了解很多知识,也会明了很多道理,也慢慢看清,这个女孩的文笔并不如我印象中以为的那般隽秀而深富内涵,但是我依然喜欢着这个如水般柔软,如月光般皎洁的女孩子,她的书只是她的日记,因此,她的故事也就只是她的故事而已,不为了感动别人,不为了折射别人,也不为了让任何人动容。我恍若看到,静静的橘灯,安静长大的水仙,披着一头乌黑长发的她,在漆黑的夜里,写下喜怒哀乐,写下寂寞忧愁,写下欣喜感动,写下慢慢走向终点的一生。
她就那么简单,简单地感受着生命给的每一份温存,简单地回应着生活给的每一个感恩。
随便翻开一页,就看到她在纸上慢慢地写:像听一个古老的故事那样,幸福与苦难,都是精彩的情节。
这样的田维太常见,也太罕见,如果她在整个日记中都在反复地说着生命的乐观与健康,或许,我会更倾向于把它看成一种心理暗示而非自然流露,但是,更多的时候,她只是在说生活。
在说水果摊上那颗明亮亮的苹果,在说她悉心照料的花菜,在说树木的香气,在说泥土的色泽,我常常会在看书的时候质疑自己,怀疑自己是不是在看一个临近死亡之人的作品,如果是,她怎么会比我还热爱着这生活?热爱到令我都羞于袒露自己那悲天悯人的心声。
或许我们都是这样,每个人在认识别人之前都有定位,即使我们从未见过对方。就像当初我看《被时光掩埋的秘密》,在我很郁闷地写书评时,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并不是我以为的男主不是男主而是男配,而是自始至终,桐华就没想过把这本书写成一个一家欢的结局,我所纠结的一切,其实只是源于自己在最初的设置。
我以为一个花样年华的女孩子在最后的生命里,不然就是一蹶不振,像所有走向死亡的loser一样淡漠而绝望,不然就是创造一个自强不屈,坚强乐观的形象,让所有人涕泗横流。但是事实是,她仍旧在安静地过自己的生活,安静到忘记身体上的痛苦,安静到在最后还在耐心照顾自己的鲜花,安静到看到婚纱仍旧想想自己美美的模样,安静到我们自己都怀疑,得了绝症的其实是我们而不是她。
田维的书就是在写而已,她的文字就像是优秀的记者报道,我只是在说事实,如何听,如何想是你自己的事情。在这个太多书都以取悦和打榜为目的的当下,她的故事会被掩埋,却永远不会被遗忘。
最后,用开书的那段小诗来结束,让我们来看,这21岁女孩隽刻下的人生:
倘若,这世上从来未有我
那么 又有什么遗憾
什么悲伤
生命是跌撞的曲折
死亡是宁静的星
归于尘土
归于雨露
这世上不再有我
却又无处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