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3.20 佳豫
《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解读论语第33天)
日经第338篇(里仁第四)
经典原文: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这里说的大意就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它。
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是没有一顿饭的时间去背离仁德的,就算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算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
我们每个人都逃不开性情名利子,这里面的福和贵就是名和利。
举个例子:有一个男的对一个第一次见面的女的很有好感,想当面加她微信,但是又怕拒绝,那怎么办呢?
如果男的直接说,“嗨,美女,你真漂亮,我很喜欢你,可以加个微信吗?”,那女方必定会反感拒绝并逃离。
那如果这个男的说,“嗨,美女,你真漂亮,一看就很有气质,可以帮我个忙吗?我女朋友在卫生间,她要我来买那个带翅膀的,我不太懂,你可以帮我一起去选一下吗?”一般情况下,女方是不太会拒绝的。最后加加微信转账,一切好像变得顺理成章。
我举这个例子,也就是说:君子爱财,应当取之有道。
佛家讲因果,讲三世。那三世就是指前世、今世、后世。我们这一生的贫贱不一定就是这一生的因所结的果,很可能是前生的因所结的果。前生做了不善,导致这一生遭受贫贱的苦报。那如果我们这一生多行善举,来生就有可能得到富贵的果报。
有句话叫: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到了,善恶终有报。
君子非常明白这个因果的道理,所以即使现在是贫贱,他也安心,绝不会怨天尤人。
所以说为什么古代结婚要让相士看八字,他们都会推算大致的流年。
最有名的典故就是《了凡四训》,其中讲到只有两种人可以不受命运的安排,一种是极善之人,一种就是极恶之人。袁了凡就是通过多做善事,才改变了自己没有子嗣和寿限的命运。
阳光明媚的一天,一对70多岁的老夫妻走进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这对老夫妻是来办理离婚案件的。
律师就很疑惑,毕竟二老都已70高龄,结婚40多年,纵使再多的隔阂,40年的时光足矣磨平二人之间的棱角,为什么还要离婚呢?
手续办完,律师就建议和他们一起吃顿晚饭。餐桌上,一片尴尬的寂静。
第一道菜是烧鸡,老头立刻把鸡腿递给老太太。“拿着这个,这是你最喜欢的。”
看到这幅画面,律师想,或许还有挽救的机会。
可是,老太却生气道:这样的日子我真的无法继续忍受了,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考虑我的感受,你不知道我讨厌鸡腿吗?”
几十年来,老头一直在想方设法让她高兴,老太也不知道其实鸡腿是老头的最爱。
老头不知道老太讨厌鸡腿,尽管他所做的都是他认为给她最好的东西。
有句话叫,好人没好报。为什么呢?!因为好人的出发点就是:我是对的,我是为了你好,从来没有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这叫恕道。
所以要做善事,而不是单一的好事。要做善人,而不是单一的好人。
那君子在好运的时候是不会骄傲自慢的,在运气不好的时候也不会颓废沮丧。君子在不好运的时候,依然能坚守正道,不会为了去掉贫贱,而做出违背道义的事情。因为君子知道,如果身处贫贱的时候,用一些非法的手段去掉贫贱,那也就是意味着,把自己所行的道也去掉了。
我们在自己的仁德还没有圆满之前,至少让自己接近仁德。
自己不愿意的,不能强加给别人;自己喜欢的,也要替别人考虑是否也喜欢。广布施,多帮助别人,这便是接近仁德了。
那我讲一个同修的故事,他说自己因为某种原因,把材料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当然他还留点余地,可他的合伙人就比较厉害。那当时并不觉得怎么样,可若干年后,却给他人造成了困扰。那前面说了佛家有因果报,和他一起的合伙人,生病的部位刚好和他们做的材料发生的问题有关联。
所以这个也可以说是现世果报了,如果我们想要脱离贫贱,还要用正义的方法,断恶修善才能改造命运,这才是正义,要以道去贫。
如果想用些偷鸡摸狗的,去快速脱离贫贱而致富,那个就是不以道而去贫,是不道义的。这样去贫贱,等于把仁也去掉了,舍弃了仁德。
最简单的案列就是过去的那些卖假货的无良商家了,关于负面的事情,这里就不说了,大家都懂得。
这一段,主要反映了孔子的理欲观。以往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段内容,似乎主张人们仁义多,不要利欲。
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逃不开性情名利子的枷锁,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同时这些生活,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孔子的这种观念,用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估量的价值。
人间处处是道场,让我们能够深刻的认知富贵的规律,并且依道而行。
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