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给别人讲了一件事情,对方听完后,一脸懵逼;或者有人给你讲了一件事情,同样一脸迷茫。表面上看起来是口头表达不清晰,但根本的原因是思考不够清晰,只有让思考清晰了,才能够表达清晰,关于思考能力有一个经典的理论是金字塔理论,可能都听说过,也都用过,最经典的应用是上学时写总分总结构的作文,但在实际的沟通中我们都忽略了这个方法的威力,《结构化思考》就是教我们面对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如何通过结构化思考,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
结构化思考的特点:
如何输出信息:
论:一次只表达一个主题,且先准备好结论是什么,如果有多个问题,也先说清楚一个再说另外一个。
证:以上统下,任何层次上的思想都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不要让上下的思想脱离。
类:归类分组,让每组的思想都属于一个范畴。
比:逻辑递进,同一组下的不同思想,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排列
如何获取信息:
在获取信息时要分清事实、理由、结论和论题,通过理清信息的结构,对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现在每天都会接受着大量的信息,如果不加思考,一味地接着信息,那么我们仅仅是知道这些信息,信息是否正确,应该如何运用,我们没有自己的判断,更不会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只是浪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看完一篇文章之后,想一下这篇文章的论题、结论、理由和事实是什么,作者的推理合不合理,你自己的看法是什么,通过不断这样的锻炼,一方面能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另外一方面让我们获得的
基于目标定主题:
无论是文字表达还是口头表达,先定好这次表达的目标是什么,文中介绍了一种制定目标的方法:CABD,
比如我做这次读书笔记的目标:在我的指引下,我的读者能基本了解结构化思考力的使用方法。根据目标再去设定主题。在正式引出自己的主题之前,一般需要一个开场为自己的主题做铺垫,文中介绍了一种SCQA的方法来设计自己的开场。
S:情景,你们相互之间都比较熟悉的大背景,这个背景需要让对方产生共鸣,必须让对方听完之后产生一种“对对对,你说的没错”这种感觉,只有情景被认同,对方才能有兴趣继续听下去。
C:冲突,是打破开场时给对方的安全感,确认面临的问题。
Q:提出对方感兴趣的问题
A:基于这个问题,给出答案,答案就是今天要讲的中心主题。
通过设定情景让对方产生认同,在认同的基础上提出对方关心的问题,吸引他的注意力,一旦吸引了注意力,就可以开始你的主题了。
纵向结构分层次
纵向结构分两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适用于对一个主题进行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下面是一个事例:
在提出问题时,可以根据5W2H法则,尽可能提出全面的问题,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给领导做汇报,在做汇报之前,根据汇报的主题,站在领导的角度设想他可能关心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
自下而上适用于收集材料去论证一个问题,使用这种方法时,做出来的每个总结要有结论,没有结论的总结是没有意义的。
横向结构选顺序
针对一个主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去论证,在论证时可以通过演绎的方式提升说服力,演绎有两种方式,标准式和常见式,标准式是先提出一个大前提,然后再说出一个小前提,最后得出结论。常见式是先说明现象是什么,然后说原因是什么,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另外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归纳有三种顺序可选择: 时间顺序、结构性顺序和重要性顺序。
形象表达做演示
运用类比:当表达一个对方不知道的内容时,那就找一个对方熟悉的内容进行类比,通过类比让对方快速理解。
我的行动:
在平时的碎片化阅读时,要分清论题、结论、理由、事实,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在心里默读出来。
在写作或者思考问题时先确定自己的目标和主题,然后采用纵向和横向结构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