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开凿,不仅是古代中国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更是连接南北、促进文化交流的关键通道。”当代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曾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为了深入了解运河文化,2024年7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化点灯人实践队前往天津市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济宁市运河城,深入探索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并通过亲身体验,理解运河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深入了解运河文化,感受津城千年的魅力。
抵达目的地,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巍然矗立,其外观设计巧妙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让人眼前一亮。步入博物馆内部,我们首先沉浸在讲述运河起源与发展的“历史长河”主题区域中,那里详细展示了运河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珍贵的图片与详实的文字勾勒出一幅运河历史的宏大画卷。随后,在名为“千年古韵”的主题空间,众多与运河文化相关的文物和艺术品琳琅满目,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让我们得以见证历史的生命力。而“现代脉动”主题区则展示了运河在当代的复兴与保护工作,以及它对周边社区和环境的积极影响,通过互动多媒体装置,实践团成员体验了运河文化的现代诠释,这种古今交融的呈现方式令人印象深刻,使人加深了对运河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第二站,实践团成员首先来到了位于济宁市中心的太白楼码头。位于城市边缘的古老码头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当地人的讲述,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这里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繁忙的贸易集散地,承担着物资转运的关键角色。随着时间流逝,尽管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已经改变了货物运输的方式,但码头依旧保持着历史的风貌,成为游客了解过去繁荣景象的窗口。 随后,我们乘坐小船前往了微山湖中的微山岛,这里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群。在岛上的古镇里,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民俗博物馆,了解到了运河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深远影响。村民们热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传统手工艺,如编织、雕刻和刺绣,至今仍在传承。在南阳古镇,我们沿着古老的街道,听当地老人回忆运河两岸的热闹场景,以及运河如何成为连接南北的经济命脉,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运河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贡献。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京杭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天津、济宁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地区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次经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增强了我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