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家在平原,虽然离渤海不远,但几乎就没见过海,到了夏秋季节,一眼望去全都是看不到边的稻田,记忆里除了读四年级的时候去南戴河看过一次海,就再没到过海边。托公司的福,有幸年前年后两次到青岛,有幸有些许时间能在海边走走。
对于平原长大的孩子来说,山和海带来的兴奋感几乎超越所有东西。登山的兴奋感是征服,尤其是在登上山顶的那一刻;海是因为辽阔和海岸线上的未知,海天相接,有渐渐消失的渔船,有渐渐升起的太阳,还有环绕在耳边的海浪的声音……
年前住处恰好在海边,在河流入海口的位置,海边有个海星广场,和几个同事一起走了一圈。因为正是冬天的晚上,海边的风很冷,所以人很少,有些昏黄的灯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三三两两的游人。小路下边就是一片沙滩,借着路灯能看到很短的一片海,我们就踩在沙滩上。
这是我十四五年以来离海最近的一次了,心里很是澎湃。有一艘渔船正好出海,一直看着它从河入海,独自消失在灯光照不到的海里,只听到发动机的轰隆,再到最后声音也弥散在漆黑的夜里。让我想起了《老人与海》里老渔夫独自出海打渔的画面。
在海边感觉心是最坦荡的,尤其周围只有海浪声音的时候,每一次浪潮拍打海岸,都像是对内心的一种洗礼。白天的海还能看到远景,甚至云雾、海鸥,可到了晚上就只有黑色和岸边的海浪了。纷繁的都市生活让自己很少有能完全静下来享受内心和深度反省的机会,我们总在说活在当下,“活在当下”是处理好和过去的关系,为未来做好一切该做的准备,而不是享乐主义,或“把一切交给命运”。大多数人是要活到七八十岁的,前面的日子要积累,不论是积累能力还是事业,都得是积累,不能是消耗。
黑夜和大海融为一体,就像一面镜子,照到了内心隐藏的一面。静静地看着灯光照亮的波浪,听着起伏的海潮,甚至闭上眼只用耳朵感受,当下这难得的一刻,是一种自我拷问,也是难得的一种酣畅淋漓。我喜欢听海的感觉。
我问同事:背向大海,听着海浪的声音,你会感到恐惧吗?
或许我问得很随意,但是如果会感到恐惧一定是内心少了一丝安全感,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安全感,恐惧只能说明还不够好。我们总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优劣势,该怎么做好当下。
年后在青岛出差,恰巧休个周末,临时问的同事附近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白天坐公交去了栈桥和五四广场。刚刚建成的西海岸滨海大道畅通无阻,路旁的住宅和商业区都已初具规模,东方影都、星光岛、吾悦广场大商圈、琴岛之眼……再穿过胶州湾海底隧道,没多久就到青岛主市区。初春还有点寒意,空气里娇嫩的温润,我想初来这里,你也会喜欢上这里。
最开始知道青岛就是因为其地标建筑——五月的风,既然到了青岛,有时间能出来逛逛,那就一定要去看看,哪怕只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也好。不过这个时间是2月底,悲催的就是风有点冷,没停留太长时间。
在栈桥和五四广场我都下到了被海水常年浸泡冲刷的礁石上,还未涨潮的缘故,礁石裸露出来,长满海草和小贝壳,栈桥还有海鸥在海边逗留嬉戏,对于之前对大海的认知还停留在“全是水”的我来说,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或许总有一天我会习惯大海的一切,但现在这种感觉可以让它留下来,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保持饥渴,需要延续下去。
就像偶尔写写东西,放弃很容易,但坚持下去一定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