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尼古拉大弟 来源:无用阅读微信公众号
曾有许多年,我为自己过于迟钝而苦恼。
这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的。体育老师挑了我们几个男生,让我们在旗杆旁横着站成一排,他做什么动作,就让我们模仿着做。好像就是伸胳膊伸腿之类的,然后把我一个人留下了。
我被告知要去幼儿班的教室里,参加六一舞蹈排练。一开始我觉得没什么所谓,但是很快就有所谓了,因为其他几个落选的男生都说,自己是故意不好好做动作的,谁想去跟女同学们一起去跳舞呢,演出的时候还要画红脸蛋哇咔咔……
那个时候男生女生比较疏远,要是上学放学单独走在一起,绝对会被同伴嘲笑。不像现在好多小学生都卿卿我我了,这就不再说下去啦,暴露年龄伤感情。
当时最让我恼火的是,那几个落选男生,是怎么事先知道选拔目的了呢?从此我发现自己是一个活指标,就是当一个小道消息连我都知道的时候,百分百是人人都知道了,或者说可以知道的都知道了。比如高中的时候,据说某男生和某女生在校医室一个房间闭门约会,最后好像只有女生她老爸不知道。她老爸是学校老师,人很彪悍。
这样一个活指标也没啥不好,只是去做娱乐记者的话,就是灾难了,所以我早早地断了那个念头。
说回一年级那场舞蹈,痛苦才刚开始。参与的同学都是低年级的,女生居多,教舞的是新来的一个女老师,她儿子跟我们同班,穿得比我们好,举止比较洋气,我们都觉得他有点装,很少一起玩。那位体育老师帮忙张罗排练,慢慢也就一起教舞了。
到了排练最后阶段,我听到风声说,教舞的女老师和体育老师“搞破鞋”。这的确是一个侮辱性词汇,不过我们暂时让这传言保持原生态吧。当时一定是尽人皆知了,因为两位当事人的亲昵举止都不避着我们了。我们只是一帮低年级小屁孩。
演出之前的几天,他们俩反复让我们一个一个单独“过”一遍舞蹈:所有人站整齐,挨个到前面跳给他们看,跳完了就去休息。开始“过”之前,他们俩紧挨着坐在课桌上,体育老师把腿压在女老师腿上,女老师拍着来做客的大腿,用一种夸张的语调说:“好好练啊!不好好练,我们俩收拾你们!”
气氛有点尴尬,连我都感觉到了。尴尬得我都没有提出抗议,因为每次“过”都是我最后一个,从头站到尾,然后立即参加合练。
那舞蹈的配乐是《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娃哈哈娃哈哈,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但是一点没有让我(们)笑开颜。后来我连娃哈哈饮料都讨厌。
演出的日子到了,我们挤上一辆双排座的后车厢,被拉去乡中学演出。那是我第一次坐汽车,多少有点兴奋。从我家老宅门前驶过的时候,正看到二堂姐拿着柳条筐出来背麦秸。没来得及跟她打招呼,汽车就开远了。
出村之后,我情绪有点低落,因为突然想起每次家里卖猪的时候,都是把猪一头头绑好蹄子,扔进拖拉机车厢里拉走的。
演出的过程就忘了,大概是在一间很旧的青砖教室里,跳给一排领导看。完事之后,我们校领导跟一个不知哪里的领导坐在一边,摆弄着麦克风,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同学们站在四周旁观。大概是说那个麦克风很好,比我们学校的强多啦。
对了,那是我第一次化妆(好像后来化了很多次似的),化完之后用眼角余光看了一下镜子,就赶快走到一边去了。
演出回来之后,我没有跟同学讨论过这次出行。也没有人在乎这个节日,它只是为了一排领导而存在的。后来看到小学生在雨里跳舞,给一排桌子后面躲着伞的领导表演,我都想冲进照片里去,一脚把那些桌子蹬开,然后挨个把“欢度六一”的领导打飞,“叮”地一声化作一颗星。
好了今天负能量挺多,需要中和一下:
关于自己迟钝的苦恼,后来“叮”地一下化解了——我想,也许是那几个男生以此为借口,掩盖自己落选的情绪吧。这么想着,我的小心脏变得阳光了许多。
现在我的儿子快5岁了,他们六一也要表演舞蹈,要求家长一起登台。不知今年怎么安排,去年我是去跳了,发现虽然谈不上喜欢,但也不那么讨厌了。观众是其他孩子和家长们,台上台下都兴致勃勃。大人小孩都珍惜这个机会,于是我也扭动着八块腹肌(可惜它们被肥肉包裹着),陪儿子参加了彩排和演出。
也许是渴望弥补低年级缺失的温暖,我看了很多校园题材的影视剧,从《麻辣教师》到《放牛班的春天》,从《叫我第一名》到《死亡诗社》……那些老师都是宅心仁厚,魅力爆表,在他们庇护下,一个学生乃至一班的学生得到拯救。太理想化对吧,但是我无法自拔。
前不久,我看了木下惠介导演的名作《二十四只眼睛》,一部1954年的老电影,看得我这个迟钝的男人眼泪掉下来。抱歉腾讯视频里没有,但是你想看的话,会找到的。
虽然这篇文章的读者不包括儿童,但我想对身边有小朋友的成年人说,不要让他们的六一留下遗憾吧,遗憾的保质期很久的。
我也要好好想想,今年送给儿子什么礼物了。去年他亲手做了一件很棒的生日礼物给妈妈,是一副彩笔画,小房子小花小草什么的。后来再需要送妈妈礼物的时候,他就拿出来再给妈妈看一次。
真是一个好点子,多么环(shěng)保(qián)的礼物啊!要是大人也能学就好了。
终于恢复点正能量了吧,收工啦!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