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学校门口,出示了入门卡,本来熟悉的面孔,此时也变为陌生了。心中稍有不悦,但未太以为意。
走进教室,稀稀拉拉的几位还未被领走的孩子,我径直走向小姑娘,她正专注地做着数学作业,专注而宁静。我悄悄的站在她的旁边等待,也绕有兴趣地看着她填九宫格,定睛一看是十六个格,其中规则一时也看不出。
她似乎被卡住了,我问:“这是必须在学校完成的吗?”答“不是”我问:“那我们就先回去,好吗?”就这样我们走出了校门。
径直来到了牙科诊所,医生,护生个个温润贤良,在滚滚热浪之后,来到一方清凉和善之地,自然心生喜悦。迎接我们的是熟悉的赵医生,耐心而专业。孩子进入诊室,我坐在图书角翻阅着一本本图书,如今最理想的生活就是每天坐在图书馆里,与一个个有趣的灵魂对谈,这就是 当下最大的乐事了吧。
最近,阅读了一些李娟,余秀华,也关注了范雨素,这些个在生活中淬炼出的生命,文字中充满了人间烟火和对生命的洞悉。不知为何,如今越来越喜欢女性作者,艺术家等,总能在她们的作品里找到共鸣。而读书时浸淫的学院派作品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那些个概念,那些个概化的名词也曾是我停留的茧房,如今也在一天天破去。这也是一种轮回,儿时毫无系缚,每个生命都本然天真。多年的读书生涯把自己打磨成统一化的产品。记得读书时教《社会学》的陆教授曾在教育的目的中说,其功能之一就是让我们这些入校时差异极大的孩子,在走出校门时,体现着更多的整齐划一,无论外在还是内在。如今,越来越觉得生命终究是要去寻找自己的,在浸润着外在阳光雨露的同时,不失属于自我的那份独特。
修完牙齿 ,小姑娘兴高采烈的串门去了,我下楼提水,又见她回来。说要在朋友家过夜,自己收拾好了衣服和洗漱用品,一路欢歌的飞奔而去。我看着她的背影,默默祝福:愿我只是你生命中的支持,而非羁绊;更愿你按照自己的本性去成长,去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