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杭州出差,当时是和公司老总一起,那时我刚进入职场,属于职场小白。
寒暄过后,客户问我是哪里人,我回答河南人。她当时表情夸张,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她瞪大眼睛张开双手“河南人!我96年第一次去你们河南郑州,就被骗走了一百万~······”然后她讲述了一个故事。我尴尬至极地坐着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我们老总久经沙场,她哈哈一笑,不能因为一个人就否定所有人,河南还是好人多,就好像我们西悦老师,一看就是好人。我心里的不舒服并没因为她的解围而减轻。
这客户只是一种自然反应,毕竟96年100万那不是小数目啊。后来遇到一些明显的歧视,我开始了反击。
有一年,在山东,一男人问我是哪里的,我回答河南,他的眼神里有一丝不易觉察的不以为然,然后又问是河南哪里,我老实回答南阳。并反问他是应该是山东人吧,因为他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
他答,我就本地人,有种明显的优越感。然后他的一句话把我惹火了。“我去过南阳,贼挺多”我注视着他。看出他的不怀好意。那时的我年轻气盛,立即反唇相讥“南阳贼多不多我倒是没听说。不过山东的响马可是出了名的,和你们比起来,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他脸上隐含的不善消失了,再没有说话。
类似的场景不少,有一个广西客户更极端,她对着我叫嚣“你们北方人做事就是这样······”我克制着内心的愤怒告诉她,“你可以指出我的问题,但请你客观······”
我开始留意,发觉各省人会有一些明显的性格特点。河南地狭人多,要活下来还想活的好,一些人甚是狡黠。有些城市的小偷小摸的确不少。但更多的河南人,尤其是农民,吃苦耐劳,朴实厚道。
因为工作关系,前些年全国各地出差。除了西藏,甘肃和青海没有去过,其他省份都去过,在没有去新疆之前,我印象里的新疆同事。她爽朗,作风泼辣。能歌善舞。
后来去了新疆,结识了不少维族和汉族的新疆人,我发觉他们大多真诚,热情。虽然买东西的时候也被几个新疆人骗过。
湖北人的口碑貌似也不太好,我也认识几个特不靠谱的湖北人,但是不乏品行端正之人。
中国十几亿人,有的省一亿多人,因为自己接触有限的几个人,就否定一个省的人。还以为自己见多识广,这是典型的地域歧视。
日本在疫情时援助武汉物资的外包装上写着千年以前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而我们泱泱大国在民族内部却有这么大的地域偏见,不可笑吗。
我们希望社会和谐,希望得到别人的善待。那么抛弃地域歧视的成见,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走出自身的狭隘。我想这样才会有更温情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