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一次的情绪失控,是什么时间?
我是昨晚,起因是家长们普遍头痛的辅导孩子写作业。
情绪失控这个事,伤害性大、涉及范围广的,是怒。
在这个压力极大的时代,每个人每天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是不是很丧?!
感觉丧,是本能反应。丧之后,你有什么启发或收获呢?
大多数人会后悔自己不必这么发怒,还有一小撮人觉得自己刚刚没发挥好。
然后呢?陷于生活、职场内卷的人们,大多数仍会重复着情绪失控,继续扮演着情绪的奴仆。
这种一眼就望到边的“情绪奴仆”的日子,可以转化吗?
可以的。
但是,在转化前,我们先来理清两个事情。
第一,你失控的背后,自己有什么需求?让你失控的人,他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要理清双方的真实需求,首先,要承认自己失控;其次,深挖双方的“潜台词”,即弄明白“我在意什么,对方又在意什么”;最后,并最大程度求双方需求的公约数。
深挖双方的”潜台词”,是最有价值的一步。
它是情绪背后的“钻石”,通的是人们的需求,通的是人性,非常值得深挖。
想深挖情绪背后“钻石”的人们,推荐大家研究一下《同理心的力量》这本书。
第二,让你失控的事,是谁的课题?
你的事?别人的事?还是老天爷的事?
无论谁的事,对自己的情绪负责,才是自爱,才是成熟。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转化呢?
这里介绍一个简易可行的方法,可以帮助大家打破“知到却做不到”的困局,亲测有效。
日常中,每一个让你情绪失控的小场景,可以用“如果……就……”句型来转化。
比如,职场白骨精坐得多,运动少。为避免久坐伤害腰椎、颈椎,想强化运动,你可以尝试这样转化:
1.如果冬天感到脚冷,就去公司跑步机或室外运动10分钟。
2.如果上班时有些瞌睡,就站立5分钟。
3.如果去饮水机接水,就在等水杯满的期间做扩胸运动10个。
比如,职场中与下属沟通时,你总忍不住给答案。为了让下属独立起来,你可以尝试这样转化:
1.如果你想直接给答案,就问下属一句话“你觉得要怎么解决?”
2.如果你想怼下属口吐芬芳时,就用“GROW"模型引导、互动。
3.如果小白下属一脸懵圈来找你,就让他(或她)请教部门内乐于助人的资深同事。
关于GROW模型,可网络搜索,或研读《高绩效教练》一书。
比如,想减肥的人,常因为进食速度快,不知不觉间把自己吃撑。为了让进食速度慢下来,你可以尝试这样转化:
1.如果拿起筷子,就用左手。(常用左手拿筷子的人,可以换右手)
2.如果夹菜,就每一筷只夹一种食材。
3.如果咀嚼食物,就每口嚼够15-20下。
以上举例,仅供参考。这些转化行动,并不是唯一答案,而是一种尝试。
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目标,设置私人化的转化尝试。
"如果……就……"之所以有效,正如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中所言,它绕过了大脑的防备机制,给转化行动留下了线索。
转化尝试的原则,可参考《微习惯》中提到的,即“尽可能小的行动,小到不易失败”。上边的举例中,也做了应用,供君参考。
想转化行动,做情绪的主人吗?!
那就开始尝试"如果……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