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和秦国丞相李斯均师从荀子,荀子和孟子之间恰恰相反,孟子认为人之性善,而荀子却认为人之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之),是反对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学说的,荀子是第一个将儒、道、法合流在一起,主张人之道,而建立的一套和同时期西方文明相反的法制系统—王在法上,认为世间之所以人性恶,是因为百姓之恶。而韩非子正式继承了荀子的这种法制思绪,建立了法、术、势三位一体的法论系统,深得秦始皇的喜爱,后因相谈龃龉,一心劝说秦王不要进攻韩国而引起反感,被同门李斯所毒害在狱中,后被世人出版《韩非子》。纵观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命运最悲惨的便是法家,商鞅被车裂、韩非子被同门投毒等等,皆因法家学说的严苛和决绝,当然他们的残酷并非自己心态所致,而是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和极其不稳定的状态,人性受制于社会的发展,社会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各类思想的萌芽。韩非子所创立的权术,即使是现在相当一部分国人依然在使用,当然在古代所谓的术是给王公贵族所使用的,他认为君王所行之道非老子之道—自然之道,而是行法、术之道,主张恃术而不恃信(仁义礼智信),上法而不上贤,指出君王在大臣面前应该把自己心中的权术隐藏于心,不要暴漏,即使有主张也要让大臣来说出如何做,功永远属于君王,有罪只能是大臣,以便巩固王权高高在上的压迫之势。《韩非子》一书中,有许多言语都是能够表达他在那个时代的阴术法论思想有多么极端,如《韩非子 外左上》“夫慕仁义而弱乱者 三晋也 不慕而治强者 秦也 然而未帝者 治未必也” 从这段文字足以看出韩非子对孔儒持反对态度,同时也指出秦为什么没有称帝,是因为法术没执行到极致,他认为对于国家而言绝不能施行仁政,暴力执法才是权利和管理的唯一手段途径。《外右上》“ 君上之于民 有难则用其死 安平则尽其力”以及“势不足以化则除之”,后又说“赏之誉之不劝 罚之毁之不畏 四者加焉不变 则除之”可见他的法术要求君王对臣属是多么的阴暗,同时对于有能力且有影响力的大臣,又提出三种制约方法“其位至而任大者,以三节持之:曰质,曰镇,曰固。亲戚妻子,质也;爵禄厚而必,镇也;参伍责怒,固也。�贤者止于质,贪饕化于镇,奸邪穷于固。“意思是:厚待他们的亲戚妻子而严加看管,叫做质;给予丰厚的爵禄而且一定实行,叫做镇;检验言论,督责实效,经常敲打,叫做固。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理解是一种阴谋论,在面对古学的时候不要用现在的道德思维去思考古人的行为方式,随者历史的进程,法家之后学变得越来越残酷,平时看古装戏都会听见这个诛九族的罪行,这已经非常残酷了,竟然在明朝朱棣灭方孝孺十族,共计873人,可想发质再后来发展的有多么可怕,这是因为自秦一统六国以后,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进入了君主专制主义社会,所以法家学说流行于上层社会和政权机构,其实儒教学说也是针对于达官贵族而言的理论,中国古代政府分为三级,即中央朝廷➡️州郡政府➡️县级政府,继商鞅变法以后,乡村是没有政府的,是通过儒家学说武装过“宅心仁厚”的乡绅进行着乡村管理,只不过孔儒学说相当温和。
纵观现在的社会文明,种内竞争越来越激烈,无论是个人、公司、集团、国家等层面,竞争愈演愈激烈,今天的国际竞争像极了春秋时代中原的竞争,但是又不能像古时那样武力解决纷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研发,大国重器的持有,不可能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任何一个高科技武器对于脆弱的人类都是无法承受的,而今天的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越来越有分量,被他国所觊觎,国际竞争越来越强烈,手段也越来越毒辣,所以我希望整个社会会好起来,建立起一个无竞争、去强权和非暴力的美好新世界,重塑全球化的天下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重新缔造全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因为所有的地球人都是由非洲走出来根据地域变化而变异的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