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从未背叛过,但总是得不到信任,无端的被对方怀疑和猜忌;也有人十分苦闷,明明自己很爱对方,却偏偏不能信任对方,喜欢查对方的手机,翻对方的包包,甚至派人跟踪调查。
信任是人的一种认知,一方面是愿意相信,另一方面是值得相信;信任也是一种关系,会产生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信任更是一种能力,如果你信任每一个人,你就是一个傻瓜;如果你轻信一个人,你会被伤害的体无完肤,如果不敢信任一个人,那永远不能获得爱的甘甜和人间的温暖,你的一生也将会因此而黯淡无光。
人是永远不会满足的,但需要的和达到的层次各不相同。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6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过程。
两个人从相识、相知、相爱迈入婚姻的殿堂,大概并非马洛斯所认为的那样,只有满足了最低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较高层次的需要,而是各种需要不断地在索取和实现的路上,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而安全源于信任。
两个人从相识到结婚是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只有达到信任的程度,一个才愿嫁,一个才愿娶,所谓的托付终身,有时不是全是因为爱,更多的是彼此可以或值得信赖。
然而婚姻不是恋爱,两个人结合到一起,就会有琐碎的日常生活,柴米油盐买汏扫,家里总归要有人去收拾打理,女人会想:嫁人又不是做保姆,凭什么要我来做。男人会想:娶个老婆不是来供的,而是来收拾家的。现在年轻夫妻的家里永远是乱糟糟的,不是不会做,而是不想开这个头。
情人眼里出西施,恋爱时节光鲜亮丽,优点被人为放大;结婚之后素面朝天,两个人都会展现最原生的形象、最本真的自我和最彻底的性情,女人常会抱怨瞎了眼睛,男人常会自责迷了心窍,两个人会越看越不顺眼。
况且婚姻不是两个人在一起这么简单,而是两个家庭以及两个人所有社会关系的交集,角色定位发生了改变,就会产生未曾预见的矛盾冲突,会与自己想象的婚后生活有着巨大的落差。
夫妻之间因信任而产生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是互相信任,而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生活和情感的控制。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认识,如果你真的爱我,那么我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既然如此,是不是应该包括对方的一切,比如与自己不同的生活习惯,甚至不良嗜好,显然很多人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所有的都是选择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和生命的存在,都有自己的隐私和别人无法触及的内心,这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生活历练有着紧密联系,即使再亲密的关系,有时也不便表达或者难以陈述,这是人性固有的弱点,每个人都是如此。
信任的缝隙或宽或窄,时大时小,取决于双方的态度,但就某个个人而言,我以为,其一是坦荡。心底无私天地宽,亲密关系就是要毫无掩饰地暴露自己的言行,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互相之间进行坦率的真诚的沟通交流,任何时候都不要做有损于亲密关系的事和话。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大是大非上保持诚实就可以了,这是远远不够的,往往细节决定成败,信任的思维模式是由小及大的,既然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都要撒谎,那么在大事上肯定会隐瞒真相,因此,一些细枝末节的推诿、掩饰,最能引起怀疑和猜测,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贯的诚实,才能获得长久的可依赖的信任。
其二是坦诚。无论什么时候,说真话永远是最好的信任剂,任何谎言都需要更多的谎言去自圆其说,而且一旦尝到了甜头,谎言就会脱口而出,逐渐成为习惯。但有的时候谎言是种应急反应,其真实意图是为了避免不信任,有的时候是善意的谎言,一旦被戳穿,就应当勇于承认,真诚道歉,解释自己说谎时的动机与考量,让对方明白你是个总体上可靠,不会无缘无故撒谎的人。
其三是坦然。信任是双方的事情,无论对方能不能接受,只能坦然接受这样的现实,不断地去赢得对方的认可。即使发生了不愉快的冲突,也不要降低对对方的信任和评价,认为对方的行为总体而言是出于好意,而不是有意要伤害相互之间的关系。人一旦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四处蔓延,人为地处处设防,而且会互相传导、相互影响,沟通就会产生障碍,陷入思维冷战和冷暴力。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理脆弱和情绪波动的时候,有的人内心强大,自我能够排解,别人只需理解和等待;有的人内心敏感,情绪随时都会失控,需要更多的安慰和消融;有的人性格抑郁,自己很难走出困境,需要借助于药物和治疗。无论是怎样的状态,我们能做的唯有信任,让另一半获得安全感,产生情感的依赖,有时候你什么都不做,比做什么都有效果,信任是维系亲密关系最重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