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紫》中的引经据典 · 贰拾伍
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唐·宋若昭《女论语·学礼》
大放厥词,多形容大发无聊、错误的议论。——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颠倒是非,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先秦·刘向《战国策·赵策二》
一五一十,比喻叙述得详细,无所遗漏。——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举案齐眉,形容妻子敬重丈夫的美德,转指夫妻相敬相爱。——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
不遑多让,来不及谦让,引申为“不比……差”。——唐·李朝威《柳毅传》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晋·郭象《庄子注·齐物论》
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管子·牧民·四维》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在《九重紫》第一集中,小窦昭手持《昭世录》,自寺院长长的甬道远望母亲离开的背影,她说:“预判了结局,自然可以改变结局。”然而在第二十五集中,宋墨中毒,各方势力角逐,纪咏劝窦昭抽身时,她说:“按照我的本心来活,至于结局,本就不是我要考虑的理由。”感觉有一丢丢奇怪,窦昭努力地置业筹谋,不就是不想重蹈覆辙吗?怎么能说结局不重要呢。
第十一集中,宋墨因为皇帝冤害定国公而痛心疾首,窦昭劝说他:“你可知刀的真意,不在杀在藏,唯有把刀放入剑鞘里,藏锋不露锋,才能看清楚事实的真相。”所以为什么要把刀放入剑鞘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