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Tina
APO,一个曾经听起来觉得离我们异常遥远的软件或模块,现在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周围知道这个模块的人越来越多,对这个软件功能感兴趣的客户越来越多,那么这个APO到底是个什么工具?来,咱们先聊个五块钱的吧。
在SAP ECC中有一个很古老的生产销售计划功能SOP(Sales & Operation Planning),这个功能可以追溯到ECC的最早期产品(它的开发者现在是SAP的board member)。它的思想就是用统计学的算法来根据过去的销售历史数据对未来进行生产和销售计划的计算。到现在为止这个非常古老的功能仍然有很多客户在寻求SAP的技术支持。
作为一个生产计划员,能够总结和分析前一年甚至前几年的销售业绩,分析其变化规律和趋势,并在考虑公司的经营模式等其它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未来的生产计划,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凭经验就能完成的工作。特别是在大型企业里,产品数量种类众多,销售渠道广,有大量的客户;在这个变化的时代,新旧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替,这时仅凭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这个功能很早就已经在SAP ECC中停止开发了,它的大部分功能都已经移植到了SAP APO中,并且得到了巨大的改进。利用DP(Demand Planning),生产计划员可以对公司的产品进行灵活的建模,决定生产计划计算的对象,层次,期间,频率,以及各种特殊的需求。而这只是APO中的其中一个模块DP的一部分功能而已。
APO是Advanced Planner and Optimizer的缩写,中文叫做高级计划优化器,是SAP提供的用于供应链管理的组件。
01 APO的构成是怎样的?
SAP APO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Demand Planning(需求计划)
需求计划是一套高级的预测和计划工具,它可以让企业按需求信号和图示来尽早地捕获需求变化。需求计划将来自各个网络节点的数据和预测方法结合起来,作出一系列的高级计划函数。计划处理结果可以自动地提供给供应链的其它节点。
Supply Network Planning(供应网络计划和配置)
供应网络计划解决供应与需求的匹配性,用于建立一种考虑完整供应网络的战术计划和决策。配置方案使计划员能够在执行时间动态地平衡和优化分销网络。供应网络计划和配置处理的结合能够确保工厂分销和运输资源的优化使用,以满足预测和实际需求。
Production Planning/Detailed Scheduling(生产计划和详细排序)
生产计划利用动态追溯和优化技术生成可执行计划。 详细排序用来产生一个最理想的生产排序。
Global ATP(全局可用量确认)
GATP是APO的核心模块,它利用基于策略的规则来实现供应与需求的匹配。全局的可用量确认能够维护整个供应链中同步处理。
还有两个模块TP和VS,相对来说,使用的频率和案例都会相对少。
Planning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planning结果依赖于好的model与演算法,这也是实施顾问的价值。
02 如何选择实施范围?
对于APO 这四个常规的模块的使用,每个企业的需求不一样,使用的模块数量也不一样,APO系统的使用,并不是需要实施所有的模块,每个模块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自负责的部分,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一起实施,这一点也继续延续到了IBP身上,IBP 的五大模块也是都可以独立实施。
如果有个企业每个模块都实施了,且按照APO计算的forecast 去指导生产,那么这个案例绝对可以算是APO界里面的典型示例了。
03 APO 与ECC之间到底什么关系?
APO 与SAP ECC是单独的client管理。APO 就是一个高速高端的计算器,所有的数据扔到这个计算器里面进行运算,运算出来的结果你可以在APO中进行调整和修正,然后将你确认后的结果(计划订单/采购申请/转储单)传递到ECC中进行执行。
APO中不会去执行或删除或关闭订单,所有对于正式订单的操作都是在ECC中完成的。这样就更加体现出来,APO只负责算,执行还是在APO之外的系统,也就是ECC,但是计划的准确性除了依赖于高质量的主数据之外,业务数据执行的准确和及时性也是很大的挑战,即APO的计算基于很多业务数据的执行情况,如果执行现场反馈回来的数据和情况比较滞后或者错误,那么出来的计划结果也是有很多偏差的,只会导致下一轮的计划结果更加无法执行,从而陷入新一轮的计划调整死循环。
04 APO 与ECC之间怎么传输数据?
APO 与SAP ECC两个系统之间会需要有接口技术进行数据传输,而这个接口我们称之为Core Interface(CIF),CIF是用于连接APO和R/3的一个标准接口。CIF可以在多系统的环境中确定源系统和目标系统,传输用来做计划的主数据和业务数据,返回APO的计划结果。
CIF的技术实现基于qRFC技术。而所有的静态主数据和动态业务数据,都是通过不同的IM(Integration Model)的建立,进行传输。
在IM的定制化中,可以定义灵活的选择的条件,选出需要传递的数据的集合,然后通过CIF传递到APO中。而在创建IM的时候,需要定义IM的名字和目标系统,定义好的IM需要激活后才能进行数据传递,使用的事务代码及时我们常说的CFM1和CMF2。
APO用的好不好,IM的创建和设计是关键。在定义IM的时候,尽可能的将静态主数据和业务主数据分开,对于相同的对象类型建立尽可能少的IM,另外IM的顺序很重要。
使用CFM2激活integration model,在进行第一次传递后,系统自动建立一个实时的连接。在R/3或APO产生的修改都会实施传递到对应的系统。业务数据的传递可以定义实时传递,也可以先收集所有的change,然后再传递。例如,SNP的默认设置是先收集change,然后再周期性的传递。如果要实时传递SNP的计划数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
05 APO 计算的结果准吗?
APO是用来做计划的,但是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而且,APO建立了很多数学模型来计算forecast,每个公司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定义宏对APO运行的结果进行调整。因此,APO最后得出的结果有时会跟人们的预期产生较大差异。但是,这不能说明APO就是不准确的。很多情况下,APO得到的结果不准确,是由于输入APO的数据自身就不准确。
APO只是一个计划工具,你输入垃圾的数据进去,计算的结果也只能是垃圾。这个跟ERP实施的理论是一样的,三分系统,七分数据。而APO非常敏感,对数据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06 APO 计划与ECC/MES执行的冲突
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企业提出,我们的生产现场经常会存在很多的灵活性,即生产计划下达之后,我们的现场会更加灵活的调整机器和人员的安排,而这样看似计调员的生产现场调整,实际是导致恶性死循环的开始。
因为计划下达后,执行根本不按照计划来执行,后续就会变成计划谁都可以调整,最后直接演变成计划部跟着生产一线的生产情况调整自己的计划,使得看上去跟生产现场的一致。
最终,计划部变成生产部的订单跟踪表统计部门。
所以对于计划的控制管理,第一点就体现在,计划对于生产执行的最高指导权,任何现场的变更异常都应该通过计划最终确认后下达,这是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
而事实上很多事情,我们为了满足客户需求,我们等不到计划的确认或者计划根本无力确认,生产就已经执行下去了。
07 什么样的企业适合APO?
就像APO 有不同的模块,不同的模块可以选择单独实施一样,APO也是一个按需使用的软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更多的还是要企业先理解APO能够做些什么,结合自己企业的真实需求来做最后的决定。
因为适合本身,不仅仅是回答我们能不能用这个模块,更多的是企业对于这件事情的投入产出比是否符合企业的预期。这个问题就像当年SAP进入中国的时候,大家在选择ERP软件的时候会问,我们企业适合上SAP吗? SAP我们这个企业适用吗?情况是类似的。
举例SAP APO PPDS 模块,相比较ECC中的PP 最大的亮点在于有限产能的排产,对于有产能局限的企业来说,对于瓶颈工序的排产管理,似乎正需要PPDS这样的模块来帮忙,但如果企业的加工工序过长,那么本身在计划层面我们就需要先进行一遍产品层次结构的梳理,半成品的管理模式等,因为有限产能的排产一般是基于第一道工序或者是瓶颈工序,而对于一些一单到底的生产型企业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产能结构和瓶颈工作做产品层次的梳理。
有些客户会跟我们提出,我们企业的生产太灵活了,系统根本排不出来。是的, 因为经验都集中在1-2个计划员的脑袋里面,为了效益放弃规则和主数据,这是中国企业的特点。
灵活的生产现场管理可以尽一切可能的完成客户的需求,因为客户是上帝。而这样的灵活的经验都放在个别老计划员的脑袋里,如果能够放到系统软件中,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计划员都可以来排产,他们只需要根据计划的结果,去协调异常和处理错误即可。而这样的过程,就是实施一个排产软件的过程。这个实施的过程有多痛苦,那个人工经验值在企业管理中就有多无人知晓。
这是一个博弈,从国外的管理思路到国内的灵活应对,没有必然的对与错,存在即合理。到底要走哪条路,一直都是经营者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思考的问题。有舍才有得,也许企业不是需要做决定是否实施APO,而是要决定什么时候实施APO?
08 有了IBP,APO还有未来么?
SAP基于云、HANA,甚至最新的Leonardo推出了据说要替代APO的IBP,再加上发布了2025年停止对APO的技术支持等消息,一时间导致很多客户在担忧,我们已经买了的APO,感觉想要即将被淘汰的产品,将来有那么“牛掰”的IBP,我们为什么还要用APO?
这个问题从几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你得知道IBP能做什么? 它利用HANA云优化了物料需求和供应情况,它既可以运行在HANA Enterprise Cloud,也可以运行在SAP Cloud Platform上。
SAP IBP使用SAP Cloud Platform Integration,来从SAP或非SAP系统中提取规划数据,还可以从微软Excel,甚至是材料的需求的平文件中、供应和财务规划中提取。当与SAP APO进行对比时,它们IBP为优选规划工具的一个功能是在实时中仿真不同的需求和供应场景,这帮助了CIO进行快速决策。
另外,IBP也可以使用Excel接口,使得业务用户更熟悉,使用更舒服。但是通用HANA和特殊IBP还比较新,这意味着有较少的成功IBP实践参考。此外,每个季度SAP高速发布新功能和特性,可能会引起一个问题,即在开始IBP实践旅程之前还要等待多长时间。
说白了,IBP本身仍然是一个S&OP的工具,利用各类新技术,他专注于产生即时企业利益。但是他很新,还在成长,还有bug,还在演进,更大的要求是,企业要做好在IBP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调整的漫长之旅。
第二点,我们的企业现在需要什么?很多企业的需求可能只是起源于一个优化的排产,一个预测的分析,而任何一个软件的意义不是在于他在我们的企业要用多久,而是他能不能作为一个工具给我们的企业带来收益,不管是来自于管理上的提升,还是成本上的节约。
第三点,对于已经实施了APO且使用时间长的企业来说,目前来说,用IBP替换掉APO几乎不可能。APO中的PPDS和GATP的功能应用已经深入到日常业务。IBP即便有excel作为最强用户体验,也短时间无法替代APO。
第四点,对于一个不懂APO的顾问或者企业来说,直接就上IBP,除了对产品理解和熟练运用的担心,更多的担心体现在当前的企业现状(生产计划管理现状,销售数据正确性,计划变更频繁度)是否适合使用IBP。
所以,对于那些有优化排产或者粗能力计划等需求的企业来说,APO不失为一种选择。在实施和应用APO的过程中,APO的管理要求和逻辑会对业务要更高更强的要求,需要企业做出很多改变和业务调整才能应用的好。
总结来说,APO更像一个高级的工具,在你使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水平,积累自己的数据,然后你可以顺利去使用更高级的工具。当然,不限制自己选择工具的自由,只是作为企业发展过程中,即能够支持企业现在的业务发展,有能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最后还能优化企业数据和业务之后,为后续实施IBP做准备,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好。
所以,IBP之后,APO有没有未来?
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永远都有未来。
09 最后
鉴于最近有很多客户提出一些关于APO的问题,本文就以问答的形式,总结下我对APO的理解,如有疏漏欢迎大家指正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