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8→思维模型】框架效应

1

卡尼曼研究发现:针对同一个问题,两种在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判断决策,这种现象叫做框架效应。简单说就是当一个人描述同样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同的表达方式会给倾听者不一样的感觉,从而使倾听者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决策。

2

框架效应的分类:

1、风险选择框架,当某一冒险行动的潜在结果用积极或消极的框架呈现时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

2、特性框架,会影响对于事物特征的评价,当某一事物被置于积极框架下时,就会产生特性框架效应。

3、目的框架,会影响交流信息的说服力,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用积极或消极框架,从而产生了目的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产生原因:

1、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面对收益时,对风险进行回避;但在面对损失时,又会变成风险偏好。

2、认知理论则注重研究衡量得失的认知过程。

3、动机理论将框架效应解释为愉悦压力的结果。

3

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1、材料因素(问题的内容数据概率等)

2、认知需求

3、数学能力

4、年龄、性别与性格

另外,风险态度:风险寻求、风险中立、风险规避三种不同风险态度的人对框架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4

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框架效应的正面影响,同时规避框架效应的负面影响。

如何规避?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去识别别人的框架。

1)问题呈现的顺序有没有框架?

2)问题是从收益还是损失的角度出发的?

3)问题是开放式还是封闭式?

4)问题是否包含了某些目的?

5)问题是否经过了过滤?

6)问题的框架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网络图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