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过这种感觉:觉得自己每天很忙很累,却又感觉不到自己的成长,对未来感到迷茫;对现在的状态不满意,却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就好像自己开着一艘船在海上行驶,每天划啊划,却不知道要划向哪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
小傻瓜,这可能是因为你的内心没有明确目标(也就是内驱目标),找不到方向感;
那么问题来了,内驱目标是啥?
不同于外驱目标“别人让我做些什么”,内驱目标是指“我为自己做出什么”;所以,内驱目标最关键的特点是:我们对它赋予了信念,换句话说,就是“我想要”。
但是,现在许多人工作几年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这是为什么呢?
从根源上说,你不够了解你自己。
美国著名学者舒伯对人的生命发展过程,提出了以成长期(0-14岁)、探索期(15-25岁)、确立期(26-44岁)、维持期(45-64岁)、衰退期(65岁以上) 为中心的五节阶段模型。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特征和任务,如果上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好,那么下一阶段也会受到影响。(括号内的年龄范围只是近似的数字,会由于每个人实际情况的不同发生变化)
探索期,我们需要通过学校学习、参加校园活动、实习和初步踏入工作环境来进行自我考察和职业探索,多多试错。这样,到了确立期,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长期发展的方向,朝向自己设立的目标飞奔而去。 所以,如果你在确立期还没有找到愿意长期从事的工作,频繁跳槽,甚至在工作过程中怀疑自己,大概率是因为没有利用好自己的探索期,缺失了职业探索阶段。
探索期没有做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从众心理(随大流)和低自尊(自卑)。
从众心理很常见,比如:“长辈都觉得当公务员是个金饭碗,那我就去考吧”“要选专业了,我喜欢画画可是人们都说学艺术的毕业找不到工作,学金融才有出路,那我报个金融专业吧”。熟悉吗?听起来好像很无奈,可是自己做出的选择确实需要自己承担后果。
还有就是低自尊:“我挺想竞选学生会主席的,可是我行吗?会不会竞选时被人嘲笑?还是算了吧……”原来的我也是这样,觉得自己什么都配不上,如果和谁起了争执总会觉得是自己的错。但现在,每次遇见这种小傻瓜,我真的好想抓住他的衣领摇醒他:“你行的!别瞎想!抓住机会快去啊!”
而就算到了确立期,这两种心理特征也会严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要想远离这两种心理特征,我们首先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凡事分内外。要想全面认识自己,也要从两方面入手:他人视角和自我观察。
说到他人视角,大家可能听说过“约哈里窗”,它是一个介绍自我和相互了解的模型。这个理论将人的内心世界氛围四个部分:开放我(别人知道自己也知道,如一些公开信息)、隐藏我(别人不知道自己知道,如自己的个人癖好、童年记忆等)、盲目我(别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如习惯性的动作、某些对人处事的态度等)和未知我(别人不知道自己也不知道,如自己未开发的潜能)。一个人理想的“约哈里窗”状态应该是开放我尽可能大,其他三个部分尽量缩小(但其实隐藏我可以适当保留,因为它的存在会给我们带来安全感)。我们可以通过与他人坦诚交流、信任他人来减少隐藏我,多收集他人反馈来减少盲目我,进而使开放我逐渐扩大。了解清楚自己的优缺点,才能更准确地采取下一步行动。
而自我观察呢,就是找机会跳出自己,用局外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感受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身体状态。比如将自己的情绪记录下来,写成情绪日志,就像陈韵如的小黄本本。内心敏感的小伙伴可能学生时期做的比较多吧?没有试过的小伙伴可以试试呀~
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啦,在简书写文章也是记录自己的一种方式,每次写文章都会感受到自己因掌握知识而感受到的快乐!
喜欢的盆友可以动动手指点个赞,这样我就更有动力分享知识啦!一起进步!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