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的懒惰和文笔不佳。原本决定写纯读后感的,但是因为怕遗忘并且希望自己能够从每本看过的书里总结精华,所以我现在的读后感更像是做笔记吧。
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我的推荐指数是10,它的特点我套用书里的一句话,教的少,学的多。真的学习应该是这样的,能够在生活中应用,而不是成为空头口号。自从看了这本书,在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中用经济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慢慢地,我发现其实万事万物都有其理论和方法论,只是我们人类发现了一部分,还有更多的规律需要不断去研究总结。我觉得如果自己身边的事物都能在我脑海中找到理论根据,那我一定会生活的更好,因为我会用心去理解,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论去对待。
下面是书里的精华还有我的笔记。
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它可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生产率,而在于它到底创造了多少利润。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
·当愿意以市场主流价格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与愿意贩卖该产品的生产者数量相当时,特定产品的市场处于平衡状态。这一平衡价格,也叫做市场清算价格。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基本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之上所创造的价值大致成正比关系。
专业人士所得的服务报酬,可能会影响他们提供的建议。
没有契约式的承诺所提供的安全感,很多宝贵的交易就做不成。
·在实际的产品(尤其是昂贵产品)市场中,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
·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
·凡是具有规模经济生产流程的卖家,都必然会用到设置折扣门槛这一工具。对价格敏感的买家打折,同时无需对其他顾客降价,能推动生产者扩大规模,降低平均生产成本。
·在某些情形下,折扣门槛只不过是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一旦你掌握了这种信息,就能享受到较低价格,又无需付出额外努力。
·有时,卖方似乎有权索取较高价格,或是因为客人取消服务而收取罚款,然而,出于策略性的考虑,他们并不这么做。
·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建立在以下隐含前提之上: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但事实上,生活里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在有限信息下采取行动,比承担掌握充分信息所需的代价更划算。
·“难于造假原则”,也就是说,倘若潜在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真实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的。
人均收入,是各国之间最显著的一个差异。不同收入的人大多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如何。
·从理论上来说,现金奖励胜过同等价值的其他奖品。可人们往往偏好其他形式的奖励。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做的选择,源于一种想要构建、保持个人或群体认同的心理动机。
·先到先得的规范有时也会造成不受欢迎的结果。
有例外,才能证明规律的存在:单一配偶制的信天翁,雄性和雌性的体格差不多大。
吸收叙述性信息,似乎是人类大脑的专长。
成本效益原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按照一价定律,技术要求和工作条件大体差不多的工作,薪资也应当相同。
选择不多的买家,对价格不会太敏感。
限制个人的选择自由,能防止事态演变成一场对谁都没好处的“寻底竞争”
成本效益原则却暗示:在有限信息下采取行动的代价,比承担掌握充分信息所需的代价更划算。
在这种局面下,狗只能暗中依靠“难于造假原则”,也就是说,倘若潜在对手之间的某个信号真实可靠,那必定是难于造假(或因成本太高而无法造假)的。
“二年生症候群”这个现象,在统计学上称之为“回归平均”。一旦碰到随机性成功,必定会出现“回归平均”。球员打出一场超常发挥的成功比赛之后,后一场球赛的表现都会回归正常。
强加在美国消费者身上的成本,生产者挣去了一少半,可政治势力对废除食糖进口税却依然态度暖昧,因为关税带来的好处集中,成本却高度分散。
我们记住一件事,并不仅仅因为它发生频率高。事件的突出性也是一个因素。
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给出了一个更合理的说法,根据他的观察,最好的礼物往往是让我们自己买时有点舍不得的东西。
可近来行为经济学所做的研究显示,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所做的选择,源于一种想要构建、保持个人或群体认同的心理动机。这一观察有助于解释不少从传统经济模型来看逻辑不太明显的选择。
如果愿意在正式结婚之前等得更久一些,越有可能维持长久的婚姻关系。但如我们所知,对整体来说有道理的抉择,不见得总是对个人有利。
正如房东和房客通过承诺完成了交易,婚姻伴侣预先排除将来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给他们带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