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讀書,得大自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宋代禅师释宝昙有言:『十年闲读古人书,不为山川货可居。』闲读本为心性之修养,可很多人却以功利心而为之,以为『奇货可居』,这便使读书失去了宝贵的意义。当然,这与『趋利而往』的社会风气有关。倘若去书店,最醒目的地方往往有这三类书:第一是与各种考试升职相关的书,第二是各种『心灵鸡汤』,第三是所谓的成功学。世人皆以『有用』束缚自己的性灵,却忘了,以『无用』的闲读滋养自己,这才是人生的大富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于利欲挣扎中,使精神成了一场漂泊的消遣。繁华场中,声色犬马;名利场中,转瞬即逝。所谓『心如孤舟,身无所安』。以文学辞章自养,方得淡泊之境,宋人有诗谓:『有书消白日,无术化黄金。客问生涯事,长年只苦吟。』深居一室,闲书在握。通幽明之理,达万物之道。文学辞章如人间真善之物,字句之间滋养着精神独居,人的心性得以安寄,『入无穷之门,以游无极之野』, 愿得法门,如花在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史早知今日事,看花犹是去年人。』抱残守缺并非我们的本意,但知道我们来时的路该是我们的追求。读史明智,更知兴替沉浮。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起点和终点。大至家国,小至文房,任何途径都有其真伪,去伪存真,这是文人最基本的素养和担当。于文人而言,笔墨纸砚、琴棋书画,任何一个门类都有其审美的演变以及兴替,由此可以一窥艺术之发展史,而自己本身于这个过程中,便得到无尽的学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卷好书,尽销半日。六义经传养君子之气,五千南华悟旷世之怀。李泽厚先生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闲读是一种境界,那是性灵逾越世间万相的洒脱。于庄子而言,便是『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的大自在,这便上升到哲学范畴。林语堂先生把中国哲学归为『闲适哲学』,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坐标下,重新阐述『恬淡自适』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当人疲于物质世界的追逐时,性灵与精神审美也不会迷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闲读不只是风雅,更是一种精神审美。以文学养性情,照见理性,顿悟美的本质;以史学知往来,慨叹兴替,溯源事物的真实;以哲学渡迷津,潇洒出尘,得人生真意。文学、史学、哲学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枝与叶、根与本的关系,枝繁才能叶茂,根深方可本固。书中好风月,山水有清音,卷册以闲读,方得大自在。于此,人的素养和审美得以滋润,人生本应富足如此。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五象湖阅读会 我们与孩子一起阅读,我们与孩子一起进行一场心灵的修行。 阳春三月,微风徐来,木棉花朵朵向上,暖暖...
    咣咣月阅读 480评论 0 1
  • 江浙山寺,那些拜佛的人们 ◎巴山雪儿 在东南沿海 在江浙的佛教山寺 红塔似的山寺光彩 ...
    兴安居士阅读 318评论 0 2
  • 这世界上 有很多种关心,有来自家人的、朋友的、同事的、陌生人的等等。 这些关心是建立在不同基础之上的,家人的关心是...
    行走的伪文艺青年阅读 347评论 0 0
  • 今年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惨剧,那就是我的身体对吃辣这件事产生了抗拒,而你知道对一个四川人来说,不能吃辣人间美味少一半...
    唐公子1阅读 363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