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查检查是把双刃剑,当督查检查过频、考核指标过多时,督查检查就“变了味”“走了形”,基层干部更是疲于应付、叫苦不迭。解决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等问题,必须大力破除“繁琐哲学”,优化考核方式、简化考核指标,推动由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向重点考“成效”、看“潜绩”转变,不断为基层减负、为考核增效。
精简考核指标,在去芜存菁中促进干部想为愿为。基层面对检查考核,最担心的就是检查内容重复、指标繁琐。要坚持考人与考事相结合,整合重组共性指标,清理删除日常性工作指标,聚焦落实重大决策部署差异化设置个性指标,合理调整指标权重比例,既让考核指标易评估、可量化,又避免“跑步的和跳远的比,踢球的和游泳的比”,确保干部能够“同标准、分赛道”竞争赛跑。要探索建立信息化考核方式,将总结报告、业绩清单、指标自查等一网归集,考核信息资源一网共享,减轻填表格、报材料负担,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考核方式,在实地问效中激发干部敢为善为。要围绕掌握干部“干了多少”“难度如何”“干得怎样”,坚持“四不两直”实地查看,采取“解剖麻雀”蹲点调研、“马路办公”“一线工作法”等就简方式,随机选择乡村、街道社区、服务窗口、学校院系或实习基地、企业工厂车间等一线,通过问、听、看、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切身感受。部门间要强化沟通协调,行业领域接近、调研重点聚焦的应多采取“组团式”调研,直奔主题去、直面真实情况,以一次调研实现“多点开花”“全面结果”。
强化结果运用,在奖优惩劣中助推干部有为有位。干部政绩考核基础是考,重点在用,只有将考用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激发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使用、职级晋升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优秀等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通报表扬、嘉奖、记功,对未获得优秀等次但工作实绩比较突出、进步较大的领导班子适当鼓励、扩大激励面,做到考核好的多用、考选上的早用、评选优的快用。充分发挥考核预警功能,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的,视情约谈、提醒谈话或给予组织处理,必要时调整岗位、转任职级公务员,让无为者让位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