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界限我是最早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一个词,属于幼儿心理学的范畴。但随着后来的深入了解及对生活的感悟,逐渐发现划界限绝不只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要划清,还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我等处于婚姻生活中的芸芸众生们。在婚姻中处理好两个人的界限,和父母的界限,和孩子的界限,我们的生活才能少很多麻烦,真正建立彼此尊重的和谐婚姻。
01 界限不清导致婚姻生活一团糟
昨天晚上和老公聊天,他说哥们儿的老婆离家出走了。于是八婆兴致来了,刨根问底起来。原来两个人因为经济问题闹了一些矛盾,闹僵起来。他老婆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气撒到公公婆婆身上,跟他吵完后又跟公公婆婆吵了一架,更厉害的是还把自己妈请过来继续跟公公婆婆理论,最后离家出走回娘家去了。其实是很俗套的情节,在无数家庭中反复上演着,他们家也是一再上演这种戏码。两个人的矛盾扩大为与老人的矛盾,继而扩大为亲家之间的矛盾,于是乎新账旧账一起算,再离家出走一下。试问这样的处理方式是最终有助于解决两个人的矛盾呢还是更加激化矛盾?答案一目了然。
当事人这样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无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自己处于弱势,力量不够强,想拉家人助威。这种情况请注意夫妻之间的是非对错往往是很难说清楚的,在出现矛盾时争强好胜往往解决不了问题。另外一种情况是他(她)未必不知道让老人卷入会激化矛盾,只是控制不住运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就是他们比较熟悉或者惯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在气头上压不住火,控制不住自我,习惯性的地让老人卷入,这种处理问题的模式可能是在其成长过程中比较熟悉,慢慢就习得了,自己有了家庭以后也不知不觉会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这两种情况都跟个人成长的原生家庭有关。
以旁观者的角度思考,很清楚两个人吵架闹矛盾,只有把矛盾限于两人之间才最好解决,多一个人介入只会增加问题的复杂性,尤其是老人卷入夫妻之间的矛盾只会火上浇油。对矛盾起因最清楚的是夫妻双方,老人往往不明就里,在中间只会添油加醋(那种懂事的家长真的没有太多,何况他们养出的孩子也不会这样解决问题),再加上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对自己孩子的偏袒还有之前可能已经积下的陈年旧账,这两个人的问题只能朝着不受控制的方向发展了,最后就算双方怒气已消,但心里不免还是会有梗,这个梗既包括两人间的、与老人的、亲家间的。这种情形都是因为界限不清导致的一团乱麻,对两人感情绝对弊大于利。
02 界限分明减少问题矛盾
我们常常认为西方国家的人没有人情味,孩子抚养到18岁便不再管,谈恋爱、结婚、生子,老人更是不会随便插手,全凭孩子自己去拿主意、承担应有的责任。但正是这种看似没有人情味的关系,让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简单,其中的关键在于界限分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家庭。孩子从出生到结婚生子,这漫长的过程中,总是少不了父母的身影。中国的父母真是爱孩子啊,可是这种爱能给孩子带去真正的幸福吗?这种家庭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对家庭的依赖。很多父母在抱怨孩子生活能力低下的同时,其实更应该反思的是自己。从根本上来说是你的过度干涉,造成了孩子的依赖性,让孩子在家里就没有界限感,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应该负责的。这种情况下等他们自己有了家庭以后,遇到问题往往会依赖父母去解决,这样就会让父母卷入本属于夫妻两人的矛盾中,造成问题的复杂化。
所以如果婚姻中不能将各种界限(包括夫妻二人之间的界限、与孩子的界限、与父母的界限)理清楚,而是仍然一锅粥是的搅和到一起,那么我们所处的婚姻状态就会是一团乱麻。比如夫妻之间的矛盾会卷入父母、孩子的事情一律包办、祖父母辈对孙辈干涉过多等等情况,都是界限不清的表现。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婚姻才是轻松的婚姻,而这一切的基础是界限分明。
03 划清界限为婚姻减负
可能是较早在外住读上学的原因,我们姐弟三人的独立性都比较强,处理自己事情的能力也早早锻炼出来。有了家庭以后,我们和另一半的关系也都不约而同地习惯于尽量控制在两个人之间,很少会让父母知道或介入。因此,我们的家庭关系也都相对简单和谐。
其实要做到界限分明也不难,就是首先划好夫妻之间的界限。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要做到界限分明,首先得夫妻双方达成约定,相互尊重。比如做到彼此有一定的空间,而不是死死困在一起。任何两个人的事都双方协商解决,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这其中包含着对对方的接纳与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双方的信任,并划清界限。夫妻关系可不可靠集中表现在吵架闹矛盾时,两个人能不能自己理智地解决而不让家人卷入,是二人界限分明与否的试金石。
处理家庭关系时也可以双方有约定。比如我跟老公的约定是涉及他们家的人事关系他管,我听他的绝不干涉;涉及我们家的事务则是由我说了算。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比较成功的,从来没有因为家庭事务闹过矛盾。双方老人也从没有因我们的处事方式对我们有任何不满。
最后就是与孩子的关系。如果自己生长在一团乱麻的原生家庭,就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再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拥有界限感,避免对孩子的过度干涉。比如锻炼孩子自我负责的能力,自己穿衣、洗漱、吃饭;当孩子逐渐有判断能力时,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怎么使用零用钱,制定学习生活计划;犯了错误要让孩子认识到错在哪里,并承担相应的后果或惩罚。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就不会再重复循环父母辈的婚姻关系。我们小孩幼儿园朋友的妈妈就特别注重孩子界限感的建立。鉴于婆婆对于孩子的爸爸和她的两个孩子过分干涉,她辞掉工作自己亲手带俩娃,并尽量不让婆婆参与他们的生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她也注意培养孩子自我负责的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界限感。这样孩子长大以后的婚姻生活就不至于一团糟。
划界限并不是意味着要我们变得冷漠无情,而是掌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分寸,保持恰当的距离,简化关系,从而使家人之间更容易相处,在发生矛盾时不至于剪不断理还乱。祝愿你我都拥有界限分明、简单和谐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