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桥豆麻袋,等我用函数算一下这蔬菜多少钱;去黄鹤楼旅游一趟,用勾股测量一下长江的船离我有多远;这一串电话号码,干干巴巴麻麻赖赖,它们之间有难道没有通项公式吗。有很多专业知识仿佛与用武之地,被生活揉捏的体无完肤。了解很多知识,懂得很多大道理,依旧也不能把这一生过得向数学一样精确,像经济学一样苛刻,像哲学一样感性。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数学 “爱” 得深沉 ,都说恋爱中的女人智商堪忧,我感觉从小到大我永远会爱上数学老师,因为在他面前我的智商为 零 ,数学老师以4G的速度讲课,学霸以wifi的速度听,学神以3G的速度记,而我这样的学渣总是在当场就掉线。眼睛一睁一闭整个黑板就满了。这个时候就感觉老师就像蓝符电池,一节更比六节强下课剩余的电量还能拖个堂,简直就是他一个人的狂欢,一群人的寂寞啊。到了大学,遇到一个女巫名字叫高素,还有三个女儿可微可姬可蹈。总是和韩束纠缠不清,高素老是叫人证明和韩束的关系,把韩束导出来又积回去,还定回来。丝毫没有过韩束的感受,人家韩束不要面子的嘛。如果有一天韩束和线性代数相爱了,韩束带着现黛远走高飞消失在校园,这可能是最美好的爱情故事
每当我遇到类似这样的难题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为什么要学这些空中楼阁的东西,对生活没有用,对以后的工作也受益颇少。在小学的时候认为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拿小红花,考个好的中学,在中学想背吧背吧考个好的大学,大学学的都是专业知识,对以后就有用了。可是到了大学老师说,你们现在学的都是理论知识,在这个信息社会日新月异发现的时代,大学读出来后你们学的知识就过时了。学校计财处应聘勤工助学的同学,有幸有这样一个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去做了才发现,原来自己学的知识都没有用上,还是得老师培训,一步一步的教,实际的操作和理论像是一对时常吵架的情侣。有个高中同学也是学财务的,报了一个项目,团队里就她一个人学经济,所以费用预算她当仁不让。他跟我说原来学了这么多财务的知识,完全没用上,结果还是一头蒙,什么都不会,还是一步步的搜集百度和摸索实际的情况,上淘宝看价格,算成本费用,仿佛书本的知识和实践就是两个世界。在学校里,把学习当成一个保护伞,没有太多社会的竞争和经验,当遇到实际操作的问题时,就手足无措,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然而发展的洪流从不停息,不与时俱进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蓦然回首,我们为什么还要学这些看似高高在上的知识呢?有的人看着很高冷很难接触,但深入了解她以后,会发现其实他热烈而真挚。我们觉得它不满足我们心中的样子,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它拉进生活的距离。
一个人在很饿的时候,给他一个烧饼,他会觉得很感激很好吃,你再给他第二个第三个的时候,他会觉得还不错,当你给他第五个第十个的时候,他会觉得恶心反胃。
你热心的承包了公司的卫生,还有买下午茶的小事,同事们本来应该心怀感激,当你长此以往,一旦因为特殊的原因没有去做这件事,人家也可能对你不满,明明她们什么都没有做为什么还好意思这样挑三拣四。
一直资助一个贫困学生,当有一天他长大了,你不再资助了,为什么他反而会责怪。经济学边际效益递减的存在告诉我们,消费者每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益是递减的,你的服务和帮助有限而欲望是无限的。
在团队中时常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人多效率反而不尽人意,而人少效率却高。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很多事发生都是有原因的,你出门的时候,越不想让人看见,越会遇见熟人,排队时的另一排总是动的比较快,当你换另一排的时候,还是原来那一排更快。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每次下雨不拿伞,拿伞的时候不下雨。这都是墨菲效应,而他的原话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等公交的时候等的越久,就越难放弃然后去打车,这篇日志弄到一半的时候不想打字了,可是我前面已经打了这么多了,再放弃很可惜,这个是因为我前面付出了沉没成本,付出的越多,就越难放弃。就像金融市场学的老师用股票解释恋爱,用歌解释股票。角度不同的世界很迷人。
有的东西有的事情真的很高冷,他们也并不是无用,一味的被它的在外迷惑,避而远之就难找到它藏在生活中的秘密。学习也并不是都无用的,他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当然不是死记硬背,保持距离。生活还是有点距离感和朦胧感才更美。当然学习也得跟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