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读书这件事,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谁还没读过几年书呀,对吧?读书这件事,说它重要,它好像也不顶什么事,有人读了一辈子,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说它不重要吧,有人却因为读到的某个知识点就突然人生开挂,活脱脱把生活过成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写照。所以,读书还真不是可以一锤定音的,关键在于读书人的阅读方式。书还是那本书,一字不多,一字不少,不同的阅读方式等到的效果却大相径庭。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看看以下场景:
1、偶然逛街路过书店,想顺便买本书回家看看。一进书店,看着琳琅满目的书籍,不知道买哪本好。最后被目不暇接的推荐广告所吸引,鬼使神差的拿了本海报上力荐的新书走向收银台。
2、回到家后,兴致勃勃的翻开书本,从头到尾,一字不落认真的读完,感觉好像没向广告说的那么好,但是个别章节还是挺有意思的,总之,买得不算值得但也不亏。
3、看完后,大功告成的束之高阁,自欺欺人的告诉自己,嗯,我又读完了一本书。
4、某天,在工作上遇到难题,你抓晒绕耳想不出解决方法,你的同事轻松的侃侃而谈。你看着同事,感觉这个方法特别熟悉,你应该早就懂的呀。直到同事说他的方法是源自某某书上的,你恍然大悟:没错,就是这本书,我读过的。可是你已经不记得里面讲了些什么。
5、你回家后,重新找出那本书,封面落满了灰尘,书名如同你的记忆一般,模糊不清。
6、你陷入了沉思,这书我到底是读过还是没读?
好了,是否感觉场景很熟悉呢?你说你到底读没读这本书!?
你读了,真真切切从头读到尾;你也没读,你不过从头看到尾。不问结果的过程,不过空读书罢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杜绝这种“空读书”的情况呢?这就是今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所讲的读书技巧。这些技巧,不依靠最新的脑科学,不依靠肉体锻炼,但是人人都能get到。也许它不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它却是实践以后发现效果惊人的技巧。
作者奥野宣之,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这种生活方式在NHK和TBS电视台的节目中播出后引发了热烈反响。他以自己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技巧》,从如何选书开始到最后如何活信息,一步一步教你怎么“与书共处”。
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
------------------------------------------------------------------------------------------------------------------------------------------------------------------------------------------
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只有从日常生活中取材,才能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收集记录日常生活闪现中的各种想法,跟书有关系的信息就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境里。比如:看电视看到感兴趣的人物,记下来,去网上搜索相关人物传记,把书名记录购书清单;比如和朋友聊天,聊到某个地名很想了解,记下来去找相关类书籍等等。这些突然闪现的点点滴滴,将会是日后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的重要参考信息。
所谓的枢纽书就是可以引领你找到其他书的书。例如:书中推荐的书,书本后面的参考文献等。如:毛姆就经常在他的书中提到很多书籍和作者,喜欢毛姆的人,相信对毛姆提及的书籍和作者也会有兴趣了解,如此,你便可以顺藤摸瓜挖掘出一系列自己想读的书。
刊物上的信息、书评或出版社广告以及与书相关的作家或名人的采访等,都有可能藏着好书,可以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后面会讲到的读书笔记),作为日后选书的参考。
老师、朋友、书店或者网上等推荐的书籍,也可以作为选择的参考。但是一般书评或者新书推荐等,会有夸大其词的宣传,购买的时候最好是去实体店,亲眼翻看一下实物,以免买到对自己没用的书籍。
以上收集选择的过程,除了能让快速有效的帮你找到自己真正想读的书以外,还在于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这在后面“读书”阶段会另作介绍。
-----------------------------------------------------------------------------------------------------------------------------------------------------------------------------------------------
怎样买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呢?
有了第一步的收集信息,第二步我们就可以开始制作购书清单。 购物清单并不只是单纯的“购物备忘录”,而是为了促进主观购书的矫正装置。 在不断列表的同时,我们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拿着这份清单去书店买书就会一目了然,不会像开头所讲的被各种天花乱坠的广告所吸引而买了自己并不需要的书。 如下图供参考:
购书可以网上买,也可以实体店买。对于“内容已知”的书,即之前看过,或者这书是人尽皆知的名著,或者以前读过这个作者的书,这种情况可以在网上购买。相反,对于一些未知的书,建议去实体店购买,照着清单把书找出来,看到实物后判断要不要购买,然后排出那些现在对自己来说已不需要的书,只选择那些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
--------------------------------------------------------------------------------------------------------------------------------------------------------------------------------------------
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的读书呢?
开头提到的“从头读到尾”的读书方式,既浪费时间,又无法高效吸收。图书都是有重点的,这点日本的另一位读书专家大岩俊之在他的《实用性阅读指南》也提到过:
一本书的重要内容只占整本书的20%,这20%中最重要的仅有4%。
因此,一本书里不同的章节,需按照不同的方法来阅读。对于大部分内容,你只需泛读或者跳读,而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你想关注的、自己感兴趣、对自己有意义的部分。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举了一个例子:
想更有效率地骑自行车,就要掌握窍门,根据路面的倾斜度更换大小不同的齿轮。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在较难理解的部分换上低俗齿轮认真品读,而在较容易的部分就用高速齿轮快速浏览,这种边读边"更换齿轮"读书方法不仅不会造成疲劳,还能有效地缩短读书时间。
也可以说,读书其实是对重要内容进行提炼的一个过程,不仅可以去掉多余的细枝末节,还可以自然地调动起抱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
很多人读书,读完就完了,就像开头所讲的情景,读完就束之高阁,很快就忘了曾经读过这么一本书。
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
读书是一种输入的过程,输入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大脑整合提炼以不同的形式输出时,才能更加深刻的记在我们脑海里。输出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上所说的向别人讲述是一种,记读书笔记也可以达到一样的效果,重点是读书时要有思想输出的意识。 带着不同目的去读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当读书的目的从"读完就好”变成“写读书笔记”,读书的重心也就从“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变成了“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如此,思想输入的质量便会提升,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书的精华上,这就是漫无目的读书和有目的意识读书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
怎样有效的记录读书笔记呢?
读书笔记,是读书最精彩的部分。笔记可以让你的读书成果一目了然,同时这也是整理自己想法,加深理解、加深记忆的过程。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首推的是“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即提倡摘抄和评论并存的一种笔记方式 。
葱鲔火锅是日本的特色料理,以葱和金枪鱼为材料烹制而成,鱼肉为主料,葱段为配菜。笔记中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就如同鱼肉和葱段的关系,所以取名叫“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这种笔记法,主要记录的信息如下:
摘抄和感想的段落前标记上符号,以作区分。如下供参考:
这种读书笔记不同于摘抄笔记的重要一点就是触发你去思考,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摘抄书中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记录你当时的所思所想,这是原创思考的源泉。
除了“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书中作者还介绍了剪报式读书笔记,就是把书腰、信息卡片、书签、广告宣传单等上面的关键信息剪下来贴在笔记本上,这也是一种不错的读书笔记方式,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也节省了书写的时间。但于我个人而言,感觉没有“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来得有效果,毕竟经过书写这一过程,相当于重新整理了一遍读过的信息和自己的想法,加深了理解和记忆,虽然是费了点时间,但是绝对是一个难忘的读书体验。
读书体验比书本更重要。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精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法。
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下几个事项:
“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这是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关于读书笔记作用的阐述。只有坚持下去,读书笔记才能发挥作用。 很多人会觉得书写读书笔记很麻烦,往往很难长期坚持。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建议大家,从一句话开始。
一句话笔记,简单易行。摘抄让你自己心动的语句,没有共鸣的,不需要摘抄,并写下你被触动的那一刻的想法,哪怕只是一句“哇,太棒了!”。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么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有的时候,当你下笔时只想写一句话,却意外的发现,写完后又有新的感受,比如写下“哇,太棒了!”会想到为什么觉得太棒呢?棒在哪里呢?并由此展开了思考,读书笔记就这样充实了起来。
坚持,是记读书笔记的基础。如果你没有准备好,不妨从一句话开始吧,下笔后也许你会发现后面又更多惊喜等着你呢!
为了让写读书笔记更有效率,在记笔记之前需做一下筛选准备,也就是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具体步骤如下:
有了以上的前奏,对整本书就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记读书笔记时就不会有“不知道记什么好”的情况。同时经过筛选,会让你的读书笔记更精炼,逻辑信息更清楚明了。
信息一元化,就是将读书相关信息不分种类全部都存放在同一本笔记本里,不设分册。有的人可能喜欢分门别类,比如日常随笔记一本,剪报记一本、读书笔记记一本等,感觉这样方便日后查找,这个因个人习惯而异。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奥野宣之建议的信息一元化,这样做的好处如下:
一是简单易行,容易坚持。下笔时,你不需要去定义、纠结记在哪个本子上。
二是信息都在同一本笔记里面,查找起来反而更好找到,不需要去翻不同笔记本。当然前提是,记笔记的时候,要做好标记,这在下一个“活用”阶段会介绍到。
三是易于信息整合,触发新的观点。全部信息都记在同一个地方,翻看时更易于参考归纳,不同的信息交叉记录,更有助于激发思想的火花。
------------------------------------------------------------------------------------------------------------------------------------------------------------------------------------
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这是《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换句话说,学以致用才是我们读书的终极目标。
前面讲过笔记本一元化后,可能有人就会担心,全部信息放在一起,要用的时候,怎么才能快速找到对应的信息呢?这就需要我们制作检索标签。
首先,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添加一个目录,写上书名或检索信息;
其次,在相应的书页边缘涂上小色块,或贴上标签,正对书名或检索信息所在的那一行。 如下供参考:
这样,不管多厚的笔记本,也可以像查字典一样轻松找到想要的信息。
如果积累的笔记本很多的时候,还可以在电脑上制作读书笔记的索引资料,将索引数字化。把笔记本按如下格式编写好:
[笔记本编号]/[阅读日期]/[笔记类型]/[书名]/[作者]/[出版社]
当你想看某本书的笔记时,输入书名查找,便能清楚的知道在第几本笔记本里面。具体如下供参考:
记读书笔记,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了。但是笔记不是记完就万事大吉了,信息掌握再多,如果不积极输出运用,也就无法形成知识体系。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非常了解的一件事情,当向别人说明时,还是会发现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内容,而这一问题,只有当你输出时才会发现,才会促使你去调查那些曾经未在意过的出处、资料,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这个查缺补漏的过程,需要费不少功夫,但是只有正视这些辛苦的工作,才能对知识不再一知半解。
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或出书,而是通过演讲和出书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内的专家。
读书笔记凝缩着我们读书的精华,值得反复阅读。每重读一次,每增添一条评论,都是加深理解、开放视野的好机会。
不同时间,不同阶段,我们的思想高度和理解力不一样。我们每天都在日常生活获取新的知识或信息,对书中内容的感想和理解自然也会发生变化。
重读的效果不仅仅是加深记忆,还可以谱写自己与书之间特别的故事。如果把一本书比作一个“场所”,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在这个场所拍摄的照片。在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场所拍照,拍出来的照片都会有所不同,而过一段时间再去看这些照片,对那个场所的印象也会发生变化。
在重读过程中会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让自己的理解更有深度,通过重读为自己的思想增色,遇到现实中的问题时,可以避免目光短浅的下结论。
读书笔记不仅能为写文章提供创意,在头脑风暴时,也可以作为创意素材拿来运用。
所谓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这是美国广告大师詹姆斯.韦伯.扬在《创意的生成》一书里面说的。
为了激发创意,可以把自己以前的读书笔记拿来翻阅,比较记录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碰撞思考,将会有新的发现。
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如下是奥野宣之在书里举了例子:
有了读书笔记,书中的信息就不会像开头所讲的读完就被封存在书架上。重读一本书比较费时费力,但是重读读书笔记显得简单易行多了。只要重读读书笔记,把有用的信息组合起来,你会发现意想不到的创意。
前面介绍的“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强调同时记录下当时的想法观点,这些原创的文字和点子,就成为日后输出的素材。如果你已按照前面说的方法做好了读书笔记,现在就可以一边参考读书笔记,一边将输入脑中的学问输出,把“借来的”思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例如:我读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通过读书笔记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炼自己的原创思考,进而把掌握的信息反刍,回味,最后写出这篇文章,与大家一起分享。
--------------------------------------------------------------------------------------------------------------------------------------------------------------------------------------------
以上就是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面跟大家分享的读书技巧。书里面还介绍了“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以及“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可以说,奥野宣之在读书这条路上巨细靡遗、日益精进。
如果你也想跟他一样,读完每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那就把你get到的技巧用起来吧!从现在开始,即刻马上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