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如何获得安全感 孩子的依恋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说:“我没有安全感”、“我这样才有安全感” 等等,但是却不太了解安全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安全感来源于何处。
有句老话:有奶就是娘。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在生命最初之际,解决温饱问题就是头等大事,所以,谁能给予可以足够维持生命的食物,谁就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茨在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即将孵化的小鹅放在自己面前,确保当小鹅破壳而出的第一眼看到的不是鹅妈妈而是他,随后,无论他走到哪,小鹅就跟到哪里。
这个实验证明哺乳动物具备 “印刻” 现象所谓印刻,是动物一种天生的,本能的,迅速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发生在动物生命中很短的一段时期,他能使动物形成最初的依恋和和合群关系。就此,洛伦兹提出了发展关键期的理论,因此,洛伦兹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从洛伦兹的实验和理论上可以得出,安全感建立于生命早期,却影响其一生。
安全感的建立,来源于依恋关系,依恋关系是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领域。丹尼尔博士在书中在这一章将依恋关系简明扼要的做出了解释和说明。
依恋关系分为两大类型:安全型依恋、不安全型依恋,又把不安全型依恋分成了三种情况:回避型、矛盾型,紊乱型
在安全型依恋关系中,丹尼尔强调了依恋ABC特征:调和、平衡、一致。
让你的内心在心理状态与孩子保持调和。
再我看来,这句话要表达的是要达到一个共情的状态,和孩子保持联结。书中提到了用非语言信息的何时沟通可以实现这一点。也就是说,肢体语言,或者行为更能有效的让孩子与你达成这一状态。比如拥抱、微笑、亲亲等等。
平衡是达到调和状态后自然会产生的一个状态。也就是当孩子处于平衡的内心感受时,他的心理状态会更加稳定,在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就会产生协调一致的心理感受。
丹尼尔说依恋能使孩子:
1. 寻求与父母的亲近;
2. 不高兴时把父母当作避风港寻求安慰;
3. 把与父母的关系内化成一种内在的安全模式。
可见,依恋的重要性。但是也不禁让我想起另外一个词:依赖
其实我们很多孩子不缺少依恋,甚至是过度的依恋,我把这种过度的依恋看成是依赖。
当孩子对父母形成依赖关系会导致什么后果,我相信咱们大家随便谁都能总结出好几条。无需多说。但未必大家都能意识到孩子正在依赖我们。这个值得大家好好思考和挖掘。
建立了安全依恋固然好,如果尚未建立,我们首先要了解自己正处在哪一种不安全型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对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但并非过了依恋期就无法再改变。因为人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如何调整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不安全依恋关系再延续给自己的孩子。
当我们自己处于不安全依恋关系时,这种固有的模式会导致我们在养育的过程种又建立于孩子身上。这就印证了那句话:我终于变成了我妈的模样。更有甚者会说:我终于还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
无论遇到什么状态,我们都需要自己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也是一样的,我们给他什么,都没有让他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来得有价值。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这个道理。
对你曾经的遭遇进行分析,治愈你过去的心理问题,任何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
这样做,你和你的孩子都将获益。
无论我是否在童年期建立了不安全依恋关系,导致我现在的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也无论你是否给与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过去的永远都无法再回来,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从此刻开始,我们应该做什么。所以,疗愈就从这时候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