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读书日前后,去深圳参加了一场体验促动师的培训,这场培训是由徐圣云和张海丽两位老师联袂讲授,收获颇多。
两天的时间接触了ORID聚焦式会话法和团队共创两个工具,第一天ORID的课程设计本身也按照O、R、I、D的环节来设计游戏和活动,徐老师在活动的引导过程中又刻意运用ORID来引导学习,一方面学习到ORID这个方法,此外,还体验了ORID引导的过程;另外一方面,又深刻感受到活动设计中的匠心和精心准备。
在完成这篇复盘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本关于ORID的好书《学问ORID》,这本书提到ORID分别表示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O的部分
O-客观性层次(Objecetive):主要询问事实和外在的现状;
R-反应性层次(Reflective):主要询问针对事实和现状,即时反应,内在回应,比如情绪、感觉、脑海中的影像,以及客观事实带来的联想,内在体会等;
I-诠释性层次(Interpretive):主要是寻找意义、价值、重要性和含义;
D-决定性层次(Decisional):主要是询问行动或决定;
二、R的部分
我觉得比较开心的是在第二天的汇报过程中,我向国宝建议用模型来汇报,被采纳,并且小组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觉得很兴奋在于第二天早上我给新认识的朋友都运用ORID来进行自我介绍,
这些让我想起来RIA学习的时候,在精深营刻意写便签,很多东西很简单,但往往大道至简,我们想要凸出自己,只需要小小一步就鹤立鸡群,毕竟,与众不同往往就显得稀有珍贵了。
三、I的部分
1)非暴力沟通的模型理解
早在2014年我最初接触到《非暴力沟通》的时候,就听到一句:I see ,I feel ,I want,please
分别就对应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部分
在ORID层面就有了观察(O),感受(R),需要(I),请求(D)
假期和朋友吃饭,朋友说自从学习思考这个之后,和家人的沟通比之前好多了,这里其实还是我们学会区分事实和评论(观点),情绪和感受,而我们很少有意识去批判性思考我们说的是事实还是观点,也很少去表达我们的情绪和感受,教育层面没有给我们创造这个安全的环境。
2)RIA反思经验的运用理解
RIA读书的3条路,其中有一条就是反思经验,从问题出发,厘清自己的问题,并给出对应的措施
在ORID层面就有了问题及与此的关联(A1—O+R),厘清问题(I),给出行动措施(A2—D)
这也就是说明了为什么出口都是行动步骤,当然ORID更复杂在于D可能引出的是一个全新的问题O,从新从O开始;而在RIA反思经验过程中,会重新返回到I部分再去厘清。
3)复盘模型的理解
在之前读成甲的《好好学习》P67-69关于复盘模型提到情绪我很不解:
摘抄部分框架对比:
1、今天遇到了什么问题?
1)表面问题
2)实际问题
场景还原(事实)
3)我的错误假设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在这样一个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怎样?(情绪)
4、怎么解决,有什么启示?
在ORID层面就有场景还原(事实——O)我的心理表现怎样?(情绪——R)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启示?(I)
所以,对比来看,用ORID更加适合复盘出有行动的情况,而成甲的复盘更多在思维层面的自我迭代。
四、D的部分
书中提供了100个ORID的运用案例,其运用主要在七个方面,汇总如下:
1、评估和回顾
2、筹备与策划
3、教练和辅导
4、诠释信息
5、决策相关讨论
6、管理相关讨论
7、个人对话及庆祝
此外,苏平老师还将ORID用于学习讨论和读书会,好赞!
我觉得可以运用的方面:
在O层面可以刻意训练事实和观点,可以加入5w2h等事实新闻手法的描述训练自己描述事实的能力;
在R层面可以刻意去读《非暴力沟通》和《沟通的艺术》训练自己形容感受和情绪的能力及聆听的能力;
在I层面可以刻意练习平行思维,读《比知识还多》和《6顶思考帽》训练自己在提问视角的能力及包容的能力;
在D层面可以刻意去练习SMART,PDCA训练将所思转化为行动的能力;
而行动方面:
1)用ORID进行每天复盘
2)用ORID收集100个案例
3)用ORID举行一场读书会
4)用ORID举行一次会议讨论
……
(以上是个人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海涵)
因常州吴智才吴舵曾经推荐《促动》而结缘,因此关注到很多咨询、引导和教练技术,这个课程出来星爷第一时间推荐,因此我还纠结好一阵。
这两天和小伙伴一路逛吃,一边玩耍,一边学习,有你们真好!
感谢同组的小伙伴,你们真的太棒了!(我们可是确认过眼神要约饭的)
感谢所有的小伙伴,希望未来有更多的链接!
感谢徐老师和张老师这两天的引领赋能,第一天徐老师说不忘初心,张老师说这是她的使命!
我们是第一批体验式学习促动师,我们毕业了,这样的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体验式学习的促动之路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