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
小时候很喜欢看郑渊洁童话,感觉老郑笔下的,都是些特立独行的故事。
郑渊洁曾经这么评价过“听话”,他说父母和老师经常要求孩子听话,既然孩子是国家的未来,那么如果说中华民族是个听话的民族,这样就会看出来问题。
我曾经也是听话的,因而成绩还不错。然而我并不喜欢跟其他成绩好的同学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小学时候,跟我一起玩的基本上都是成绩要从后往前数的同学。可能是因为都缺少朋友吧,没朋友的人要团结在一起。因为我们的娱乐活动就是上网吧打游戏,是非常不被家长们认可的。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双方家长打了电话,最后决定,你们不要一起玩了。但是他们没有想过,两个没朋友的人不一起玩了,还能跟谁玩呢。
到了初中也延续了小学的习惯,能玩到一起的基本上也是学习不咋地的。不过这时候我很少去网吧打游戏了,取而代之的是去运动场跑圈。每天放学我会跟另一个同学一起去跑,在跑步中我看到的是他有着不认输的品质。比如我比他多跑了一圈,他就一定要让我停下,自己多跑一圈补上。然而这个时候不光家长会反对我们一起玩,连老师也加入其中。而且我听说,老师也让其他人不要跟他接近。我不知道他是哪里惹到老师了,居然会让所有人去疏远他。当然,我是不会听的。
到了高中,我自己也成了成绩不好的人,算是深刻理解了所谓差生可能遭到的各方面的痛苦。高中时候我对小说特别有兴趣,尤其是武侠类和玄幻类的小说。那时候练就了一身上课偷看小说的本领,当然也被逮到无数次。有一次被教导主任逮到,交给班主任。班主任说,要看小说就回家看。我说好。当时心里想的是,可是回家爸妈也不让看啊。班主任说,你听懂我说的了吗,我说你要看小说就不要来上学了,回家看小说就好了。我说,噢,那不好。
老师只会告诉你要好好听课,考个高分,不要看小说,不要怎样怎样。可是从来没有告诉过你,好好学习是为了什么。也从来没有了解过,你为什么要看小说。其实作为成绩不好的学生,他们是特别希望可以变好的,但是因为落下的太多,已经很难跟上了。而且,因为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其他东西没有被满足,会忍不住去看小说,玩游戏等等。其实这时候特别需要的是被理解,以及正面的引导。但是老师没有扮演好这个角色,当时并不知道为什么。
到了大学,上了师范学院,在数学系,发现大学其实也是应试教育的延续。我高考分数不高,没过一本线,所以不知道是不是其他师范院校也这样。但就我们学校来说,基本上没有教什么教育相关的东西,开设的一些教育学的课也只是照本宣科,基本学不到什么。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数学,上课、看书、做题、考试,等到毕业了去考教师编制,考上的可以去学校当老师,因此也难怪很多老师都没法扮演我心中所想的育人的角色。
在大学我对这种应试教育的厌恶达到了顶峰,即便我可以投入精力考90分以上,我依然不知道学的这些各种数学有什么用处。所以我后来就不学了,把所有精力都放到了做字幕上面,以致于接连的挂科,留级,最终决定休学。
外面的世界
休学之后我决定到北京学网站开发。我妈常说是电脑害了我,我却觉得是电脑救了我,至少我还有一样感兴趣的东西。
在北京除了学开发,还接触到一些爱学习的人。当时第九课程刚成立不久,我去尝试上了一些课,也是我最早接触到自我管理方面的东西,以及看到去上课的人为提升自己在做的努力。再后来我也会去参加各种线上的学习组织,在现在来看就应该叫社群了吧,包括易仁永澄的幸福进化俱乐部,还有老黄和他的小伙伴们。
那时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新精英,当时完全是因为看到古典的微博,说不要放弃幻想,把幻想变成梦想,把梦想变成理想。当时完全就是想着做个职业规划让自己变得更牛逼,于是去上了新精英的职业定位课。课上在春哥的带领下,学习了车日路模型,探索了自己的价值观,了解了职业三阶段、决策平衡单等等。上完课之后,我从茫然变得信心满满,觉得特别有目标有方向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一个好的课程,真的可以给人带来巨大的改变。
不是所有选择都能靠列清单打分数来评判的。当你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你应该抛硬币。在硬币下落的过程当中,你有没有希望它是哪面朝上?当你看到是其中一面朝上的时候,你会不会想再抛一次?我觉得新精英最好的一点,就是告诉我们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即便一个选择所有的分数都比另一个高,你还是想选另一个,那一定是有一些因素是你没列出来的,而且在你心中的权重是更高的。当你把所有其他因素都看清楚了,依然决定要遵从内心选择的时候,那就去follow your heart。
从前当我说教育制度有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说但是你改变不了什么。我觉得我一定要证明,我要能改变什么。这也是为什么,在参与做橙子的过程里面,遇到再多不顺利,我会去一再向自己确认,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我想做的。如果是,那就坚持下去,做出所有能做的努力,至少以后不会后悔。
【End】
这一篇写的东西有点多,已经放弃计时了Or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