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引力波》书籍的时候,即被封面上的这行字吸引,“能够穿越星际的,唯有引力波和爱”。在宇宙某处,当两个黑洞碰撞、合并,巨大的能量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四周扩散,泛起涟漪。我们无法看到涟漪,触碰涟漪,但如果引力波真实存在,就一定会以某种方式证明它的存在,如同爱,无法触碰,却真实可知。
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探讨引力波的书,充满科学术语和物理公式,让人生畏。但纵览全书,却发现这其实是一本引力波编年史,书中详实地介绍了科研人员对引力波的探测过程。雷纳、基普、罗纳德、韦伯……这一个个名字,所代表的是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对起源的追溯。书中写道“科学研究是一个自我修正的过程,但它的周期可能会超过人的生命周期。”这也是本书读完后,令我倍感震撼的一点。
以人类的生命来度量的话,宇宙接近永恒。人类的生命如此短暂,却以精卫填海之姿去探索宇宙爆炸之初的声音。从二战到现在,每个时代都有人做着相同的事。对比现今浮躁的社会,快速的反馈机制成为了现代人的行为驱动力。金融、企管等专业在大学门庭若市,反观历史、地质、天文等学术类专业却门可罗雀。“引力波三巨头”之一的罗纳德以夯实的基础物理知识开启了他创意的头脑与灵敏的直觉,终其一生坚持自己要做的事,树立目标,完善过程,不问功利。虽然最后罗纳德罹患阿兹海默症,但他所传递的理念及对引力波探索的影响却被世界铭记。
纵览这些科学家坚韧品质的塑造过程,就不得不提到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及社会人文环境。战争、家庭、性格在方方面面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历程及思考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探索宇宙,是他们寻找人生终极奥义的途径。再微小的行为都会留有痕迹,就像引力波,虽然看不到,却在无边黑暗中延展,在某一刹那被捕捉到。就像生命总会逝去,但生命历程中所做的事,却会以无法预知的形式在某一刻被感知。所谓永恒,不过如此。
人类在宇宙面前,不过沧海一粟。然而人类所创造的一切,必定已在宇宙中被记录。也许在亿万光年之外,恰有某个生命体捕捉到了人类的踪迹。就如书中所言,永恒是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尽头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