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为人师”的年代,你需要批判性思考

“我们应该牢记的不是词和句子,而应该锻炼我们的精神,使我们从所听到的东西中获益,就像品尝美味佳肴一样。”——摘自《思想的芦苇》


根据《企鹅智酷》的数据,平均每个人关注的微信公众号有30个左右,其中不乏一些产生多篇10万+爆款的自媒体大咖。在这个容易产生“知识焦虑“的年代,很多人希望通过碎片化的时间来提升自我。与此同时,也涌现出众多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各自的自媒体平台上谆谆教导,指引我们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比如,咪蒙老师教导女人们解放天性,李笑来老师传授走向财富自由的道路,罗振宇传递各个领域有意思的观点。

然而,读的多了也会发现很多为了吸引流量来哗众取宠的文章,比如咪蒙老师时不时放出一些大招,引发轩然大波,粉的人和骂的人站在完全的对立面上。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好为人师的朋友圈辨出到底是真知灼见,还是在混淆视听呢?我们需要的是批判性思考。


1.

警惕偷换概念

我们先通过两段对话来揣摩一下:

男:老婆,我们最近吵架有点多,我觉得我们需要好好沟通一下

女: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你们男人没一个好东西

男:“女人能够独立还是好的”

女立即回击:“你是不是嫌我花的多了,你这个没良心的,当初追我时怎么说的。。。”

在第1个例子中混淆了“一般而论”和“个别情况”;第2个例子中进行了断章取义,借题发挥。偷换概念是很多乱人耳目的文章惯用的技巧,将普遍事实得出的结论套在现在的事件上,误导读者。

卡耐基说过“要想赢得一场辩论,你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辩论”。要看清事实,首先要认识到他想说的到底是什么,注意力始终放在事件本身,而不是那些借题发挥的诡辩。

2.避免“框架效应”

有个吝啬鬼不小心掉进河里,好心人趴在岸边喊到“快把手给我,我把你拉上来!”但这吝啬鬼就是不肯伸出自己的手。

好心人开始很纳闷,后来突然醒悟,就冲着快要下沉的吝啬鬼大喊“我把手给你,你快抓住我!”,这吝啬鬼一下就抓住了这个好心人的手。

显然好心人只是把同样的话换了一种表达方式,却导致了吝啬鬼两种不同的决策判断。

我们每天接受到的信息,到底是我们想知道的,还是他人希望我们知道的?一方面语言的外壳影响这我们的决策,同时个人的思维风格也会影响我们的选择。

我们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浩如烟海,但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大脑会预设一些条件,帮助我们进行信息的认知和处理。

很多时候,这些认知框架会帮助我们节省大量时间精力,提高思考效率,但这些固化的认知模式,也很容易使我们陷入盲区,做出错误决策。

所以,避免框架效应的原则有一个,就是经常跳出框架,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3.问题细分,深究下去

丰田思考法、麦肯锡方法、福特的8D问题处理方式,都用到相似的寻找问题真因的方式,就是将全面盘查、纵向深挖。

全面盘查最好的方法就是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全面的思考避免了以偏概全和断章取义。

接下来就要纵向深挖。

首先明确作者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聚焦到关键问题。

然后问为什么,当你连续追问下去时,大部分的真因都能浮出水面,甚至有些超乎想象。这个地方要注意,我们常提到的“5Why”,并不是代表一定问5个问题,而是问到找到真正的答案为止。

不做恶意揣测,也不盲目跟风。独立思考很累,但很有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们应该牢记的不是词和句子,而应该锻炼我们的精神,使我们从所听到的东西中获益,就像品尝美味佳肴一样。”——摘自《...
    培训爱好者阅读 378评论 0 0
  • 真正的安静,来自于内心。一颗躁动的心,无论幽居于深山,还是隐没在古刹,都无法安静下来。你的心最好不是招摇的枝柯,而...
    七七丫头1阅读 435评论 0 0
  • 是谁多看了谁一眼 惹起红豆相思泪 花在最美的季节开放 就像我和你 在最好的年华相遇 空气都带着甜味 雨丝都带着暖意...
    见素抱朴_MPES阅读 229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