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练出马甲线和人鱼线,跟着刘畊宏跳了三天本草纲目就放弃了;
制定了一年的口语提升计划,早读不到一周就歇菜了;
决定要日更公众号,不到10天就自己给自己劝退了;
......
“定计划总是那么容易,坚持行动总是那么难。”想必和很多人一样,你也有这样的感慨。
斯坦福大学的B.J 福格博士却常常说,“无法改变绝不是你的错,那只是因为你不懂行为设计。”
B.J 福格博士是谁?他是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全球著名的行为设计专家。
他和他的行为设计理念在2009年一战成名。
当时,他在斯坦佛大学开设了一门行为设计课,课上学生被要求分组合作,用两周时间完成一项内容为“创建一个让世界上瘾的APP”的作业。
全班75名学生共提交了31个应用程序,其中包括Instagram的前身。这些应用程序总共吸引了1600万名用户,获得10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要知道同期Facebook上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程序有5000多款,只有4款的用户数量超过100万。
学生们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他们将课上所学的行为设计原理融入到应用程序设计当中,刻意为用户培养和制造令人上瘾、欲罢不能的习惯。
20多年来,行为设计已经被应用商业、教育、销售、心理、个人成长等领域,均取得显著的效果。
很多书籍也引用了福格博士的部分研究成果,例如《上瘾》、《掌控习惯》、《行为设计学》等,国内心理学书籍中提到的“小步子原理”、“微习惯”等也跟行为设计模型相关。
说到这,你一定对这个神秘的行为设计充满好奇。今天,我就跟大家介绍福格博士的著作《福格行为模型》。
这次主要分享书中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相信你认真读完,一定大有收获。
一、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
二、福格行为如何带来行为改变
三、如何让一个行为变得“容易做”
01
什么是福格行为模型?
福格行为模型用一个公式表达出来就是
B是“行为”(Behavior),即你要培养的习惯,M是动机(Motion),即做出这个行为的欲望,A是能力(Ability),即执行这个行为的能力,P是提示(Prompt),即提醒你做出此行为的信号。
这个公式说明了人的行为受三个因素的驱使,三个因素相互影响。
动机越强,行为就越容易做到;行为越容易,就越有可能成为习惯;动机和能力结合,才能落实成为行动;而如果没有行动提示,则行为不会出现。
福格行为模型适用于描述人类的各种行为,它既可以用来培养某种正面行为,也可以用来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只要你能确保三个要素同时出现,或者让其中一个要素消失或者弱化即可。
02
福格行为模型如何带来行为改变?
福格行为如何改变人的行为呢?福格博士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做了说明:
一次,福格教授在健身房锻炼,他一边踩椭圆机一边听珍妮·杰克逊的歌,就在平均每分钟心跳120次的情形下,他居然给红十字会捐了一笔钱。
事后他回忆起这个举动时,他意识到,是因为3个要素同时出现了:
B:通过红十字会的短信,给海地地震的灾民捐款
M:想帮助灾民
A:通过短信捐款很容易
P:收到了短信
首先,那段时间他从新闻了解到海地地震的惨状,所以一直愿意为赈灾捐款,但是如果要自己去找捐款地址、从银行转账等太麻烦,所以即使有意愿,也不想折腾。
当短信连同捐款链接发到他的手机上时,捐款这一行为难度降低了,此时能力可以轻松实现。
另外,红十字会发短信的方式也比发邮件容易触发捐款的动作,因为邮件很可能会忽略或者进入垃圾邮件箱,无法送达捐款人。
对此,他总结道,如果你没法做一件事情,或者坚持一件事情,一定是三个要素没有同时具备。
我们再来看看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例如,为什么办了健身会员卡,很多人却没有用完?因为办卡之后健身的冲动已经用完了(动机),又或者是对于大多数人,已经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再想起身收拾物品、开车出门实在是累人(能力),因此健身动作难以发生。
再例如,很多人在手机上读书总坚持不了10几分钟就被头条、微博、小红书等吸引过去了。那是因为在手机上打开社交平台太简单了(能力),而且还不断收到平台的消息提醒(提示),想不打开都难。
03
如何让一个行为变得“容易做”?
让一个行为变得容易做,其实就是改变福格行为模型中的第二个要素--能力。
这里我们跳过动机,因为在三个要素当中,动机相对会容易实现,因为人总是向往美好的事物,总是有各种新想法源源不断的冒出来。
阻挡念头落地的,是执行过程中的困难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为行为的实施扫清障碍。
当年Instagram创始人发现人人都喜欢拍照和分享美照(动机),虽然同期市面上也有其他照片分享的APP,但是流程较为复杂。
于是他们将用户上传照片的步骤简化到3步,并增加了滤镜快速修图功能,上线后很快受到用户追捧,不到18个月就被Facebook以18亿美金收购。
人的天性决定了知难而退这一行为。换句话说,一件事情只能简单易行,才容易开始和上瘾。
那么如何简化行为难度,福格博士给出三个方法:
1、提升技能
每个人都是更愿意做自己擅长和有信心的事情。例如说,你如果比较擅长做菜,那么每天自己带便当去公司就比那些不会做饭的同事更容易成功。
当然,很多人可能觉得去掌握、提升一个技能难度还是很大,那么可以尝试第二种方法。
2、获取工具和资源
同样是带便当去公司,做菜可能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采购和准备食材,毕竟每天下班后再去超市买东西,回家再洗、切配也是要花不少时间的。
那么怎么做呢?可以找朴朴送货上门,或使用切配好的净菜,甚至这两年电商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快手菜,都能让采购、切配不再成为难题。
3、让行为变得微小
如果说前两个略显普通,那么第三个方式就是福格博士最厉害的贡献了--通过“缩小规模“和“入门步骤”来将行为变得简单易操作。
缩小规模是理想行为的缩小版,规模缩小后,难度降低同时畏难情绪也降低了。
例如每天带一个荤素搭配,有主食有汤的便当听起来很头痛,但是每天带一份蔬菜沙拉或者带一个汤,立刻就没有什么压力。
再例如,每天锻炼一小时,想想就让人落荒而逃,但是每周锻炼5分钟,是不是整周都不觉得困难?
入门步骤是理想行为的门槛举动,好处是标准降低后,即便动力不足,也不会觉得难以实施。
例如,同样是带便当去公司,入门步骤可以是每天看一个美食博主的博客,告诉自己我也不用马上开始,我就看看别人怎么做出好看的快手便当。
再例如想养成每天跑步的习惯,可以从每天先换上跑鞋这个动作开始,不跑也完全没有关系。
关于这一点,令我想到老子在《道德经》一书说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没想到2000多年后,西方的福格行为模型与中国圣人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充分验证了东方的的思想智慧。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福格行为模型》中的几点分享,书中还有很多详细的操作介绍,如果感兴趣,有机会我们可以再探讨其他内容。
那么现在,就让我们把复杂的行动简单化,从微习惯开始,让“天生没有毅力”的自己越变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