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朋友拒绝了一个路人,让他觉得自己有点变冷漠了。
事情是这样的,朋友做完家教回学校的路上,一个路人突然拦住他说打扰一下,朋友听到以后条件反射般地回了一句“我要走了,我没时间。”
说完这句话后,朋友便觉得自己拒绝得太快了,甚至都搞不清楚这位路人到底找他有啥事儿。他问我自己是不是有点太冷漠了,万一这个路人是想寻求帮助呢?
看到他给我发的消息后,我一方面觉得朋友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在想,的确,我们这一辈人好像是变得越来越不爱理睬其他人的事情了。
朋友和我谈到他当时的想法,最近附近有太多的推销,听到“打扰一下”这句话以后,他条件反射般地以为是推销广告,为了不被推销员缠上,浪费自己的时间,他第一反应选择了拒绝。我思考了一下,我觉得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是做出相同反应。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我们是变得更冷漠了。那我们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冷漠了呢?
首先,最明显的原因就是平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推销太多了。在各大商场和地铁口,每天都能看到派发传单的人或者是推广app的人,也许第一次能够耐下心来听人讲完,但次数多了,就会发现推销的套路都相差无几,而且大多数的推销我们在听了完以后也不会买账,最后就会发现纯浪费时间。听得多了,自然也就烦了。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我觉得过快地拒绝别人还能反映出当今社会我们对他人信任感的降低。在父母一辈,获取信息的渠道除了来自官方新闻,便是口口相传的小道消息,这也导致父母辈之间信任感较高,即使偶尔会受到欺骗,但也不会因此变得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大大降低。而在我们一代,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真实性和内容质量也是良莠不齐,各种诈骗案例更是层出不穷。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对他人会多长一个心眼,对他人的信任度也会有所下降,也更难与人真正交心。
举我自己的例子来说,我妈经常说我很难与人亲近,看起来不好相处。的确,我与我妈的性格极度相反,我妈性格热烈,对人热情,很多时候对于别人信任感也是很高的。这样的性格让她交到了很多朋友,同时也经常吃亏。而我性格比较内敛,一般来说,不是深交的人不会过多交流,和朋友真正深交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的朋友的确不多,但我也省了了很多应付表面朋友的时间。我就属于我前文中说到的那个变得更冷漠的人了,我这样的性格会让我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但也会让我变得在交友时畏畏缩缩,有时想得过于复杂。
谈到最后,朋友说,其实哪种性格都有好有坏,取适中是最好的。不要过于热情,这样很容易被人欺负,但也不要过于冷漠,让真正想与你交朋友的人觉得你不好亲近,没法相处。凡事适中,便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