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编辑 |蔡娜
图片 |电影《小森林》剧照
不同于看完好莱坞大片后的打鸡血,激起你心中去“探索自我”、“寻找天命”的那股热血。日本电影《小森林》是给那些喜欢追寻灵性、意义、智慧,却落不下来的“仙女”们的一剂良药。
它是一部少见的让人越看越平静的电影,影片结束,你会默默在心里沉淀和反思,不断放下对“意义”、“价值”、“智慧”的刻意追寻,让生活逐渐呈现它本来的样子。
在每一天平凡而扎实的日子里,你反而会成长的特别结实,你的生命质地会一点点真正蜕变。
春夏秋冬
从不依靠
从不寻找
——《小森林》
1
真正的成长
并不是好莱坞大片式的“寻找天命”
这部叫做《小森林》的日本电影,特别适合那些什么道理都懂但就是过不好生活的人。
它是一部高分冷门电影,讲述由于无法融入大城市,平凡女孩市子选择回到自幼生长的老家——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小森村。
当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他们靠天吃饭,靠着双手经营人生。生活虽不富裕,心中则是满满的充实和欢喜。
影片开始时,市子因为在都市生活的失败而回到家乡小森村。此时,她的生命质地是这样的:
和妈妈的相处中不去承担,扔下一句“我要吃冬花酱”便出门了,也不管那是大雪覆盖的寒冬,妈妈还要独自去铲雪。下雪后,地里的冬花要挖很久。而她回来只管吃,妈妈从做完那瓶冬花酱后,就离开了那个家,留下她独自一人生活。
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她看见自己是个“懒屁股”。因为很懒,采的野菜库存总是不够,也时不时让辛苦得来的食物最终泡汤。
在朋友眼里,她是个“爱装样子却又不肯认输、想的太多又不懂得变通的人”。
虽然在乡村生活,可实质上,市子却是在逃避都市生活的失败,尽管一个人很努力地种地、做家务,承担起生活的一切,可仍然面对重要的事情躲躲闪闪,用“我已经很努力了”去掩盖和自我欺骗。
实话说来,《小森林》起初是一部我好几次看不下去的电影。它完全不符合常规的大片结构——故事往往是一趟英雄自我成长、拯救世界之旅。
大片的常见结构一般是:某个突发事件打破主人公以往平衡常规的生活——主人公被赋予非凡使命,开始努力成长,朝向拯救世界——出现激励事件,任务几次失败——历尽艰辛最终成功。
《小森林》没有那种英雄之旅的大片感,看完后不会激起你心中去“寻找自我”、“探索我是谁”、“寻找天命”的那股盲目热血。
它只是静静地把每一天的乡村生活展现在你面前,每天种地、寻找食材、做饭。第二天再继续种地、寻找食材、做饭。
日复一日,四季轮转。
电影是以一道道菜来串联的。很多网友评价它为“舌尖上的日本”。而对做菜没有过多兴趣的我,几度看不下去。
电影的前30分钟,我都一直在想,她每天不是种地就是做饭,哪里有时间工作呢?哪里有时间去成长、去做些有意义的事呢?
看着看着,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可笑。从小在城市长大,工作在我脑中已经自动等于在公司坐在电脑前的朝九晚五;而成长也已经自动等同于上课、看书、听讲座、头脑风暴交流探讨……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在等待这部电影的“价值点”出现,这却让我险些错过了它的真意。
放下对“意义”的追求,是《小森林》告诉我的第一件事。这部影片不会跟你讲任何“心灵智慧”,它只是直接将生活呈现在每一帧里,真正的智慧,往往不是出自课堂,而是从这样扎实的生活里,长出来的。
我记得有一位朋友砸巨资上了很多心灵大师的课,她觉得大师们讲的太好了,于是每次上课回家后便跟家里来自农村的保姆分享。那位保姆也和她聊了很多来自田间地头的智慧。她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是一样的。
真正的成长,往往不发生在充满鲜花、眼泪、拥抱、疗愈的课堂上,而是在每一天扎实的生活里。这是每个人都不可能绕过的一步。
你会发现,这世上,到最后掉坑无数的,往往是聪明人。因为太过“聪明”,头脑以为已经到了那里,而其实是“身未动,心已远”,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正如龟兔赛跑,最后赢的总是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的乌龟。当乌龟们超过去了,原本遥遥领先的兔子们才意识到事态不对。
现实发生是不会错的,生活最终还是会一次次打你的脸。不用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因为我也是一只无数次被打回原地的兔子。
当我耐着性子,把《小森林:夏秋篇》、《小森林:冬春篇》两部看下来,我惊讶地发现,市子就在这样每一天“无意义”的生活中,彻底蜕变了。
2
你所谓的成长
只是在掩盖对真实生活的逃避
电影中有一段市子和同样从大城市回到小森村的男生裕太的对白,直戳我心。
市子问裕太为什么要从都市回到小森。裕太说:
扎实地生活,而不是活在头脑中,是身处都市、急躁忙碌的我们非常缺乏的。听了裕太的话,市子在心里默默呢喃——“我想裕太回来这儿是为了面对他的人生,而我是为了逃避。”
她种下的西红柿在雨季都枯萎了、村民们劝她用大棚保护起来时,她却宁愿西红柿一颗颗死掉。因为如果支起了大棚,她担心自己就再也无法离开小森了。而那背后,她害怕的是,自己就这样在乡村生活中逃避一辈子。
这一切,裕太看在眼里。他对市子说,“我很佩服你一个人努力地生活,但是总感觉你对重要的事情躲躲闪闪、遮遮掩掩,用努力这块幌子自我欺骗。你难道不是在逃避吗?”
市子,无言以对。
是的。我曾见过有的人跑去乡村,每日坐看稻田、山川,过着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可心里仍然时刻都在担心自己被同龄人落下、被社会边缘化,带着焦虑去学习。也有人虽然身在乡村,可却是在逃避自己一直没有解决的家族议题。
还有一些人学习很多灵性疗法,塔罗、花精、佛法、心理学……已经开始为别人做个案,并且获得满满的认可,可背后依旧是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生活的灵性逃避——十几岁高考时,准备了很久却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工作后付出很多,却在“即将取得成绩”时再次逃跑。用“不想让自己太发光”来自我安慰,而背后隐藏着深深的逃避、害怕失败、害怕看见不好的自己等一系列心理坑洞,一逃几十年,躲在灵性成就里找寻一点点自我价值和安慰。
这样做,除了骗骗自己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现实并不会对你手下留情。如果你没有在成长,那么至少别浪费力气凹出一个“努力在成长”的好看造型,看见和承认自己在逃避,反而是回归真实的第一步。
市子,承认了这一点。
“小森的人说的话和外面的人有些不一样。我不是在说方言之类的事,我是说你亲自体验和动手各种事,以及作为结果,思考这些事情。
所谓负责任不就是这样的事情吗?我尊重拥有很多这样体验的人,他们也值得信赖。
那些假装无所不知的人其实一无所知,那些装出高高在上的样子的人,其实只是把别人造的东西从右边移到左边。
我厌倦了听这帮浅薄的人说空洞的话。我离开小森后,才开始真正学会尊重。这儿的人,以及我的父母,我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说的话言之有物。”
3
在每一天踏实的生活里
你的生命质地会一点点蜕变
市子也是这样逃避真实生活、努力凹出好看造型的人。
在《小森林:冬春篇》里,市子在打工时发愣。工头朝她怒吼:“赶快去干活”。她在心里抱怨工头:“家务事都是你老婆在做吧。一回到家,家里灯火通明,热腾腾的晚饭就摆在面前,就会轻松地说一句我好累啊,衣服脏了就张口抱怨,而我不管多累,这些都要一个人做。
赚钱也好,家务活也好,没有人替我分担。在这里挣钱的时候,家务活还一样没干呢,只能一件一件慢慢解决。
铲雪的时候柴也劈完了,哪里有这样的好事。你只会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推给家人,凭什么在那里摆架子。我可是什么都自食其力。你们这种依赖家里的人,怎么可能会懂我的心酸。没有亲人帮你分担有多苦……”
当她在心里骂着骂着别人时,突然脱口而出:妈妈——她忽然意识到,以前的自己也是这样对待妈妈的,妈妈后来离开了那个家。
我们总是抱怨别人的缺点,可没有看见,你讨厌别人身上的那些缺点,正是自己身上也有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其实是很简单的道理,上过再多课的我们,回到生活却还是在抱怨别人中偏离了自己。
好在,市子看见了。她还看见不同于自己的小森的老一代人们都勤劳而踏实——几十年前,小森还是一片树林。在开拓村子的时期,老一代人没有电锯、伐木机,一颗一颗的砍树才开垦出稻田,耕田用过马也用过牛。
面对很多座粗石子山,他们就把粗木头当作杠杆大伙一起来搬。其实他们做的还不止这些,种植数十种蔬菜谷物、做家务、养育孩子、去山中或城里工作、为冬存粮……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没有那么多话要说,没有那么多“智慧”要学,只是低头干活,踏踏实实地生活。再无其他。
市子的头,也在这样一天天的种田、做饭、做家务中,渐渐地低了下来。在这样扎实的、用双手养活自己的日子里,市子渐渐读懂了妈妈的来信。那些第一次看的时候,并不明白的生活智慧——
在某个地方摔倒时,回看以前的自己,最后发现总是在同一个点上摔倒,尽管一直很努力,但还是在同一个地方转圈圈,徘徊到最后不过是回到了原点,就觉得很失落。但是每次都积累下了经验,所以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不再是原点。
所以那不应该叫圆圈,应该是螺旋。从某个角度来看,或许是在同一个地方兜兜转转,可其实,多少会偏移上一点或下一点。所以,也许人本身就是螺旋,在同一个地方重复,每次却有不同,或上或下或延伸出去。
市子觉得自己“画的圆圈”很大,原地踏步很久,应该再努力一些。她决定今年冬天不再种土豆了,虽然好不容易犁好了地——明年冬天,她不会在这里了。她决定回到城市,去面对自己一直逃避的真实生活。
这个过程,便是我们在成长中,每当看见自己的一个旧有模式,很努力地改正,可很快会发现又重复犯了同样的错误时就很崩溃,感觉付出了很多却再次被打回原形。其实,每次我们都又多了一次关于它的经验,又往前走了一步。
原地踏步很久的市子,有一天,终于迈出了那一步。
看这部电影时,我刚好处于很讨厌自己的阶段。看见自己的自私与无能,总是给别人添麻烦,我在心里无数次跟自己说:“我不喜欢这样的生命质地!我好讨厌这样的自己!可是我又甩不掉它。”
当电影播放到这里,我流泪了。那天,我清楚地记得,原本边看电影边书写的我,从心情非常烦躁到渐渐静了下来,接纳了那个满身漏洞的自己。好吧,就这样一小步一小步慢慢往前走吧。
有人因为面对真实的生活而回到乡村,有人出于同样的原因留在城市。其实在大城市还是小乡村都只是外在的形式,那并不是最重要的。内核在于,你是在面对生活?还是在逃避生活?
影片最后,时光的钟表拨到了5年后。市子回到了小森参加第一届小森春收节。这一次,她的面容坚定,身旁已经有了老公。她与当初那个逃回村子、面目闪躲的女孩,判若两人。
这是一部充满大地能量的电影。市子的人生质地,在这样扎实的生活中,一点点地转化了。
你的生命,是什么质地?看完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做个自我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