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印度是去年的冬天,那也是第一次走出国门。当飞机降落的那一刻在印度的土地上时,心情澎湃又激动。在去之前,查看了很多关于印度的资料,新闻。对于这个大家共同认为的开挂的民族有了很多期待与担心。在国内我们对于印度的环境差,治安乱,女性没有地位,晚上走在街上不安全等等……负面的新闻充斥的我们的阅读信息,无论怎么样,我想还原一下真实的印度,以及客观的评价。
到达印度是班加罗尔,从孟买转的机。班加罗尔在印度的南部,当时是一月份,气温在20度左右,国内上海很冷,但是印度还是挺暖和的。下了飞机之后,第一件事是脱衣服,由于从国内来,身上还是厚重的羽绒服。看到周围的人都是短袖T恤,我们一行干脆直接到T恤。印度的南部比我国的海南岛还要靠近赤道,所以,温度下降不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听到国内新闻报道在炎热的夏季时,印度热死了多少人。
接着走到机场外叫车,太阳还是挺热辣的。在叫车的时候感受到了印度人民的热情,黑色司机围着你让你上车,印度小哥打招呼的方式,首先是咖喱味儿的Hello,接着还是咖喱味儿friend,我用烩面味儿的thanks向他们表示不需要。由于之前下了当地的打车软件,类似于国内的滴滴,我们已经叫好了车。最后叫的车也来了,类似于mpv,倒挺大,但是印度的整体在路上跑的车都比在国内看到的车小一号,我们分析,还是主要和他们的当地经济发展有关。
司机很热情,帮我们抬行李,搬行李,而且态度非常友好。我以为我们遇到了好的司机,准备包他的车子以供我们几个人在这趟印度之旅用。后来,我们才发现印度每个司机服务都很好,而且我们认为服务超乎我们的想象,后来和当地的印度朋友沟通,印度的服务确实真的是世界第一的,不接受反驳的。(后来我也去了其他国家对比到。)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印度的机场和候机厅是不能和中国的沿海城市比的,而且在等车的时候,周边环境还有一些随处可见的垃圾。
到了酒店,办理了入住手续和放行李都还是比较顺利。经过疲劳的行程后,就是解决午饭的问题。还好我们住的酒店是全球连锁的,相对比较靠谱,酒店内环境和条件相对还不错(由于来之前了解了关于印度的生活环境,所以不太敢住太一般的)。酒店内有餐厅,就在酒店内解决就好了。餐厅环境感觉还不错,看着也很干净,然后就赶紧落座点菜。看完了一本菜单也没看懂,也知道烹饪方法和我们不一样。就看有图片的就点了,基本就是鸡肉,羊肉配米饭。
印度也是分南部北部,印度南部以大米为主食,北部以饼为主食。和我们国内差不多。菜上来之后,味道还不错,点了4-5个菜全是咖喱味,第一次吃这么正宗的咖喱鸡肉还是非常好吃的(后来才知道以后他们的菜基本全是咖喱)。这顿饭大概花了300RMB左右,我们认为还是不便宜的。毕竟是在酒店里面,如果街上小店的话,不到100RMB。
中午吃完饭后,就回酒店休息了一下,睡过之后,下午也有了精神,就去热闹的商业街道转一转。我把自己的见到的做个总结。
第一点,由于印度是一个信仰宗教的国家,所以宗教在印度非常重要,主要宗教为印度教,伊斯兰教和锡克教。这三个是主要的宗教,当然还有其他的,不做分析。所以路边有很多的庙宇,各种神像,我们经常看的印度电影的场景还是很真实的,像《额滴神啊》、《小萝莉的萌神大叔》等等。他们对于信仰是十分的虔诚,无论是家里还是酒店或者餐厅,哪怕是出租车里,都会悬挂或摆放着各种各样的神像。而且印度教占60%-70%,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民族不尚武的原因之一吧。
第二点,走在路上高楼大厦或者那种小区非常少,还有那种商业中心也不多。班加罗尔被成为亚洲硅谷,很多世界级的软件公司都在这里有分公司,像微软,甲骨文等等。但是目前城市建设发展非常缓慢。
第三点,卫生环境确实不敢恭维,地上的垃圾随处可见,而且也能见到牛,牛毕竟是在印度的神,自由行走,自由排泄那是这个城市的福。
第四点,在街上随处可见的传统民族服饰,纱丽。并不是他们的重大节日或者活动才这样穿,而是他们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可见他们的民族文化传承的还是非常好的。这一点倒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第五点,国内的手机生产商的logo还是随处可见,小米,oppo,华为等等,有些还是巨幅广告。印度市场确实是国内企业争相进入的战场,雷军are you ok 就证明了这个市场多么有吸引力。
第六点,路边卖着各色各样的小吃。当然了,只敢看不敢吃。颜色十分鲜艳,但也吸引着某些“小飞行物”的光临。因为来之前我们咨询了一些旅行社,他们也给了一些建议,
千万不要吃路边不卫生的小吃,哪怕酒店里的生水都不要喝,最少要喝瓶装水。虽然我们自由行,但是有些建议我们还是注意到的。
最后,我们一行人走着走到了一个卖花生米的摊位上,实际上也不叫摊位,就是一个小商贩推着三轮车,在路边,估计印度也不怎么有城管。我们想着花生米应该没什么事,炒好的,看着也挺干净,就买了一包花生米。买花生米有意思了,就这么简单几个动作,首先,用手直接抓了两把花生米,放在称上,然后再抓了一点,让称花生米的一头重一点,全程没有手套,袋子,垫子等,裸抓。这还没结束,为了符合印度服务世界第一的标准,给你用人工吹气发去皮。抓一把在手上揉一揉,然后嘴对着手上的花生米直接吹。吹完了之后呢,拿起一张A4纸大小的报纸,是提前裁好的,包起来。整个流程下来非常熟练。换算下来RMB1元,量还不少。只不过买好之后,没人吃……
转了一下午,也到了晚上,找个地方吃饭。由于地方不熟悉,找了当地的朋友,晚上也赶了过来,带我们去吃饭。找了一个当地小餐馆,进去之后,到坐下来点菜,全程都是男的。厨师,点菜的,收拾桌子的,这个倒是一个特点。菜单嘛看不懂,连个图片也没有了
。就直接对印度朋友说,鸡肉和羊肉了,辣或者不辣,非常简单。
菜上来之后,是一个烤的咖喱鸡肉,一个是煮的咖喱鸡肉,基本没什么区别。印度朋友知道我们从中国来,就帮我们要了叉和刀。菜的味道和中午吃的差不多,反正都是咖喱,还行。这里有意思的倒是印度朋友吃饭,我还仔细观察了一下,虽然很不礼貌。那印度朋友怎么吃呢?我们每个都有一个大的空盘子,首先用勺子分了一些长长的米在自己盘子里,然后又盛了两勺类似酱汁一样的咖喱调料,或者是汤(不能准确描述),放在自己的盘子里,然后又拿了一个鸡块。
接着,用右手抓起一小把米,在手中来回握几下后,做成一个柱状然后沾一点咖喱料,吃一口。然后放下来,接着用右手撕鸡块,这个鸡块是有骨头的,而且这个朋友不是拿起来直接吃,而是一定要把它撕下来。用大拇指和食指放在盘子上捏着,然后中指向外掰撕扯,偏偏这个鸡块和骨头还有点筋,费了好大的劲才撕扯下来,弄得一手的油。这就是完整而标准的印度式吃法。虽然觉得不太卫生,但是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吃过晚饭,回到酒店,第一天的所见所闻给了我一些感官的刺激,当然,也让我对于民族的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特点,他们之所以能有自己的文化,就是由于和我们的文化有不同与差异,否则我们就是共同的文化,文化之间没有好与坏之分,但是风俗习惯倒是有些滞后性和落后性存在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有些是需要改进和摒弃的。当然,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自然而然也会有所改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文化不属于哪一个国家,它是属于全人类的,它让我们这个世界的文化变得丰富多彩,让我们有不同的生活体验,也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更多的乐趣,每个民族都是伟大的,不同的民族融和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也增添了一份多姿多彩历史,也描绘了分美好的未来。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