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真的推荐80后都去读一读。它讲的是中国的企业在1978-2008的时代变革,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叙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这个时代出生和成长起来的,我们虽身在浪潮中而不知其之巨大,回头再去看这段历史,吴晓波被打上时代烙印的一字一句带来的却是一波波洪水冲过脑海,洪水退去,你看到的那些名字——在工地上读书的王石、在报纸上看养猪的柳传志、手握2万南下创办华为的任正非……他们是故事里的人,更是这个时代里闪着光的符号,正是千千万万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因为中国的发展改变,同时也改变了中国。书里一个小细节我印象很深,1978年美国一位记者到桂林丝袜厂参观,他说『因为就业保障很多人中学毕业就挤入丝袜厂工作,让本来就过剩的生产线闲散的工人更多,她们无所事事,只能扎堆聊天』,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记者在上海看到工业区的建造写下——中国的房子建造非常粗糙,没有任何环保措施,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不发达国家。当我读到这些的时候,我在想啊对,别说1978年,这些评价放到1995年都很适合,1995年我10岁,这些记者在1978年描述的中国就是我小时候的印象。然而你再想想现在中国的产业和生产链,比亚迪在总装的流水线上8小时可以生产10台新车,咦?什么时候就变成这样的呢?只能说改变不是一瞬间的,但它发生得非常快,快得都让人不太能回忆起这个过程。像一只有巨大能量的手,一直在推动着产业的巨大进步。这样高速发展的30年,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在世界历史上也从未有过,这是史诗级的30年!这是全中国人民一起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的一部伟大史诗,它不应该只载入中国的史册,它理所应当载入全人类发展的史册。
我本来是想跟着小红书的大佬学投资才翻开的这本书,现在却心怀感恩,感恩中国经济在激荡的30年里,每一次在俄罗斯轮盘赌的牌桌上,都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