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天行者未来学院变局主题读书会,被选为《反脆弱》一书的高维阅读者,哈哈好开心,最后一天打卡的日子,梳理一下,分享出来:
一、打破木马,我们大胆创作吧!!
以前我读完就忘,读的书不少,用起来的却不多,包括来读书营前也是如此。
《反脆弱》读完书后,我不用再翻书,直接写出来了5点启发。咦,我怎么突然能记住读了什么呢?原因就在于大胆创作。
以前写历史文章,查资料,写论文,慢慢慢,一天一篇,不存在的,我们学科一周写一篇就不错了,所以我有写作流的木马。
这里感谢塔勒布,举很多历史的例子,这是和他精神交流的基础。同时感谢群里的Megan,原来打卡不是摘抄+心得,而是文章?还能日更?还这么流动?那我也试试!到今天,我写了16篇,既是打卡,也是文章,我觉得是我最最最大的收获了。
一定是引经据典的才是创作吗?一定是好文章才是创作吗?当然不是,我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就是创作啊!
现在我有一种理解了欣频老师说的创作欲,"不写会死"的感觉。以前,写文章,可写可不写,现在我感觉到了凡是所思所感所想均可表达,憋在心里,难受。
我的玛雅印记是红月,以前就是太压抑自己了,现在觉得不管是课,书,管他呢,只要有了启发,就写写写,写写写,表达出来,流动出来的感觉太爽了。
2.阅读目的----获得反脆弱方法
我在读《黑天鹅》时,产生了目的,就想知道怎么避免黑天鹅事件,特别期待,结果作者说,不可预测呀。
我在阅读《反脆弱》时,想法很简单,就想摇晃作者大神的肩膀,告诉我几条反脆弱的秘籍,成吗?别再用一本书论证你观点了,我都同意,你就直接告诉方法吧!塔勒布说,方法在论证里呢,你自己找吧。
3.阅读方法----抓大放小,找观点,谈启示
每天读的章节里,抓大放小,找出我要的方法(也是作者观点),他论证的例子看得懂看看,看不懂的放过。
比如对随机性、集权、时间的理解,都是在看不懂的文字里,扒拉出来的"反脆弱"好方法。我大体知道他观点,他论证大概看看,我就开始举自己的例子去理解了,写着写着,写到了对生活的启示:
拥抱随机性,来点生活的惊喜。讨厌的随机性,就得用智慧看到背后的礼物是什么。集权也是,我扯了会儿历史的例子,又发现自己控制他人上也是集权,给自己集权,这也联系到生活中了。
自认为写得很棒的是时间这篇文章,作者说建筑云云,我也没看懂。但是,建筑题材的例子我也有,我想到了欣频老师演讲,整理了一下,有特色有创意的地标建筑,不正是塔勒布说的"经过时间的检验"吗?写着写着,观点就出来了。
至于看不懂的那些,比如第五卷《非线性与非线性》,这是写得啥啊?啥啊?完全不懂。我只好就从他"冗余"概念举的不迟到的例子出发,不错,找了时间管理的启示。
虽然理解浅,但我抓出对我最有用的来。
总之,我想获得"反脆弱"方法,大胆创作,越写思维越开阔,经过思考的启示,印象真的挺深刻。
4.意外收获----多视角阅读!
我统计了一下怎么写的,发现我用最多的是历史视角,其次创意视角,再有心灵视角。这说明什么?说明我能输出来的正是曾经输入的。接下来我的启示:
1.我要将已会视角熟练运用。像六神磊磊一样,不管写什么,都拿金庸小说做例子,他形成了自己的写作宝库。而我可以继续拓展:历史用的挺熟,可以写历史启示文章;创意视角和心灵视角,比如心理学某某效应来证明观点。周围的人事多留意,充实案例库,在看剧看电影时多加运用。
2.拓展其他视角
我一直对佛道的智慧感兴趣,学习过道家功法,佛家内观,一直想汲取佛道的智慧,希望可以运用到文章中,让文章多些"禅理"。所以,如果拓展视角,往这个方向试试。
3.你读书时能开几个视角?
我读本书时,目的明确,就是找"反脆弱"方法。但是我发现作者才华横溢,历史的例子非常多,简直是宝藏啊,尤其是古希腊古罗马,读时我在保留主线的同时,开了历史视角去读。
我好像体会到了,欣频老师同时开八个视角的高维感觉,虽然跟老师云泥之别,但是开始了就不晚啊。
开多个视角,不能聚焦,可以多读几遍,好书常读常新。比如我一个同事,是语文老师,她带着五年级的儿子读《红楼梦》。读的第一遍,是文学情节角度,孩子有了初步的链接。有一天,儿子问她,能不能把《红楼梦》诗词挑出来出来,想读第二遍。同事说完,我又从历史的角度提议,第三遍就可以从社会史角度读:清初,大家族的家具、服饰、社会风貌等等,这样就把博物馆文物联系起来了,甚至还可从为人处事、朝代制度等等角度再读。
但开这么视角,不聚焦,就像欣频老师"4.23阅读日"微课说的,划线,标注好。《反脆弱》这本,我便如此,遇到历史例子做粗级处理,知道有这个事儿,将来可以来这找就行了,至于历史部分的精读,二刷时再说。
以前的我总想将好书一次读尽,用各种笔记方法去记。好像在地球的海洋里游泳,永远不能游尽;
现在的我,放弃了一次读尽的想法,将所得写成文章,运用出来。好像海边拾到珍珠贝,再串成珍珠项链。
高维阅读法,结合创作,开多视角,你值得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