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拜神
一年一度传统春节的渐临,意味着家家户户拜神活动的开始。拜神就要杀鸡宰羊,因为中国人的另一个世界和现世是一样的,所以贡品要按照我们活人的习惯,酒、肉、蛋、水果包括花生瓜子水果糖等零食一样不能少。拜完神撤下的贡品全家享用,小孩子在拜神过程中就已经眼巴巴地在看着那些吃的东西,在迫不及待地享用到的那个时刻就是他们最大的快乐。
拜神当然一定要烧香、放鞭炮,有些地区还有挨家挨户的送神,接神的家庭准备好了鞭炮,接进来和送出去都要放一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过春节的热闹程度,是和拜神的规模有很大关系的。
中国人除了拜祖宗,其他的也拜。天上的神仙太多了,就有选择性的拜,这时候就体现出功利性了。城隍和土地是一定要拜的,因为他们就相当于县官和村长,直接领导不拜怎么行;灶王爷要拜,民以食为天,厨师长伺候不好饭就吃不好;关公要拜,除了“忠义勇”,关公还被赋予了生财的职能,所以相当于财神,没有人和钱过意不去的;观音菩萨要拜,这可是大户,什么都管,送子、平安、送财------,只要你想要什么,都可以找观音,给你解决一切烦恼。在南方一些地方,还要拜五通神,这个半神半魔的厉害角色,更多是处于害怕他祸害自己,所以要好吃好喝地招呼。
令人惊讶的是,在中国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里,居然出了几位被崇拜的女性对象,而且她们和传统的礼教思想为代表的贞洁牌坊没有半点关系。
妈祖,相当于中国的海神,据说真名叫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称林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本是个渔家女,但逐渐被神话,称其生时红光绕室,异香氤氲。其人能呼风唤雨,常于大海狂澜,救护难船。妈祖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由于那个地区的人出洋较多,把妈祖也带出去留洋,目前已是中国文化在海外弘扬的一只重要力量。
冼太夫人,生于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南北朝,身处最蛮荒的岭南,作为俚人的一名女性,历经梁、陈、隋三朝十帝,始终秉持“唯用一好心”,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坚决不独立、不称王,明识远图,心无磷缁,矢志不渝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岭南的安定,卓越地做到了“护国佑民”,维护了珠江流域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岭南的民族融合和社会、文明进步,民间尊奉她为:“岭南圣母”、 “南天圣母”、“南海保护神”等。如果说妈祖是由民间处于保佑出海安全为目的自发的将她神话,那么冼太夫人则基本是由统治阶级因为政治原因将其立为典型,不过这并不影响民间对她的信仰,中国百姓向来是不怕神多一些的,即使她没有专业,老百姓也会赋予她一些职责的。
黄道婆,又名黄婆、黄母,原松江府乌泥泾(今属上海市)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1295~1297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对促进长江流域棉纺织业和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后人誉之为“衣被天下”的“女纺织技术家”。长江流域尤其是下游地区是很喜欢黄道婆的,这也给她贴上了相当明显的地域标签。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以泰山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民间有“北元君,南妈祖”的说法,“碧霞”意指东方的日光之霞,“元君”则带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是对道教女神的尊称。碧霞元君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但真人不可考,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碧霞元君让大众倍感亲切,愈加信赖,一跃成为了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北京有个妙峰山,山上供着碧霞元君,每年朝拜碧霞元君逐渐发展出庙会,后成为华北最重要的庙会之一,它始于明代中后期,至清代香火旺盛达于极点。妙峰山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为春香,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为秋香,其中以春香为盛。妙峰山庙会是风流男女行乐的好地方,在传统礼教束缚的世界,这种可以释放人性的机会不太多,所以每年大家都盼着去参加庙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