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动力式的整合陈述
前几节列举的不同要素,是精神动力式整合陈述的基础。这个暂时的假说或工作模式,可以阐述这些要素是如何经由互动,而造成病人目前的临床表现。精神动力式的整合陈述必须统整于生物心理社会 (biopsychosocial)的脉络之下 ( Gabbard 2004)。
一个好的精神动力式整合陈述,以三个部分作为基础 (Sperry et al.1992):此整合陈述应当始于以一段文字,以描述临床表现及相关的压力源,或是促发其寻求帮助的压力源;第二部分则发展一组假说,说明生物因素、心理内在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如何构成目前的临床表现;第三部分则简要陈述如何借着前二部分来引导我们进行治疗并了解预后。
在建构精神动力式的整合陈述时,有几项基本原则需要列入考虑。
首先,生物因素可来自遗传,也可以基于环境的影响,例如早期创伤或头部外伤等。
其次,社会文化因素可包括家庭、宗教、文化行为,或甚至移民造成的冲击。有些病患在新的文化中,比起在家乡来得更易受困扰。失去所爱的客体、文化价值、母语以及原有的环境,可能造成「文化冲击」(culrcure shock)现象,严重损害移民的自我认同及自尊,并且促发伤恸过程(mourning process ) ( Halperin 2004)。
虽然整合陈述是用来解䆁患者的状况,但它不需要解释所有的事情,它应当简洁地摘要出主要议题,特别是这些议题与治疗计划的相关之处。
对于某些病人来说,某种理论模式可能会比其他几种更能解释病人的情形;然而对其他病人来说,运用超过一种以上的理论。
A小小姐单身,是一位三十三岁的图书馆员。她因为发生具有偏执多疑特征的精神病发作而来到医院。A小姐认为自己的母亲正计划要杀害她,所以把自己关在与哥哥同住的公寓之中。
在服用了几剂的抗精神病药后,A小姐逐渐恢复,她表现得像个兴高采烈、育目乐观的人,说道:「我一点儿怒气都没有。」她说她觉得自己很好,想要回家。她的母亲很高典看到她「回复正常」,但也对于A小姐的哥哥仍住在公寓里这件事,表现出担心的样子。他显然一直在利用A小姐,因为他搬进公寓、吃她的食物,而且好几个星期都不付租金。
母亲说,A小姐离群索居,除了工作上一此表浅的人际关系之外,少有人际往来。此外,在十八个月前,当哥哥同样搬进她的公寓千扰其生活时,她也曾一度出现精神病性发作。A小姐的母亲也提到家族中有双极性情感疾患的病史。
以下是我们所建立的精神动力式整合陈述:A小姐遗传了双极性情感疾患的体质(diathesis)。她以类精神分裂性(schizophreniform)来表现的周期性精神病性发作,可能是双极性疾患的一种变体。在稳定其精神病后,精神科医师可以考虑以锂盐或其他情绪稳定药来预防末来之发作。
当A小姐并未处于精神病状态时,她达到自我调适的方式,是以对所有负向感觉(特别是愤怒)的极力否认(denial)作为代价,因而造成一种类分裂性的(schizoid)状态。她哥哥如寄生虫般地住在她的公寓𥚃,这样的压力源,让她产生极大的怒意,而无法继续保持原有的防卫方式。在这种强烈情感的压力下,她退化到偏执一分裂位态(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而其中一个无法被接受的、怀有愤怒感受及杀害意念的自体表征被分裂出来,并投射到母亲身上。当药物治疗使精神病缓解后,她重新内射该自体表征,再度使其湮灭在她的否认之下。
这位病人缺乏足够的心理悟性,无法在探索性治疗的过程中察知她所需要处理的问题。因此,应当进行个案管理或家族治疗以除去压力源(也就是她的哥哥),使A小姐能够回复她先前的适应方式,并在后续追踪时持续给予药物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来维持其防卫机制,并且发掘出其他潜在的压力源。我们可以预测,若其兄弟再度回来,她可能会再产生不遵医嘱的问题。
虽然以上的整合陈述是依循精神动力式的概念,但也切合由恩格尔(Engel 1977)、芬克(Fink 1988)以及其他学者所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精神医学模式,将遗传倾向、社会及家庭之影响,以及心理内在的因素都列入考量当中。
结论
表3-1摘要杂列了一个完整精神动力式评估所包含的步骤。分析到最后,评估的最终目的是要导引出整体治疗计划的拟定。
小姐的个案报告,显示出即使是在不适宜进行动力取向心理治疗的情况下,精神动力式诊断以及精神动力式整合陈述仍然是有用的。因此,这样的治疗方式依然是精神动力取向的。动力式评佶对治疗计划的各个面向都有助益。对自我功能的评估,有助于决定一个人应当接受住院治疗或门诊治疗。举例来说,冲动控制的程度高低,对于一位病人应否优先考虑住院、以及若住院后何时可出院,均是作决定时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病人的精神动力式理解,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判别病人是否愿意接受建议,进行性治疗(sex therapy)、行为修正 (behavioral modification)、家族治疗(family therapy)或是团体治疗(group therapy)。最后,每个病人对于药物处方的遵嘱性,也会被该病人特有的性格特质所影响。建立整合陈述,以及对病患的精神动力式评估如何引导治疗计划的拟定。
节选自《动力取向精神医学临床应用与实务》(格林·嘉宝医师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