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时候抱怨不被理解,但是我们又不愿意打开自己被别人看到。
可是一个人往前走,总会有时候觉得很累,会觉得孤独,会觉得身边的人没有关系。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有两个选择,我们还可以选择像过去一样,继续让自己不被理解。然后叹口气说,他们都不懂我。
然后也有另外一种选择去学会一些新的方法,向某些人说:“来,我需要你,如果你不懂我的话,我把我自己打开给你看,让你看看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以上的文字来自李松蔚老师节目中对来访者说的话。
我看到这段说话的时候,鼻子发酸,特别感概。节目中“懂事”会被案主看作是一件好事,然而也因此一个人背负了太多,什么事情都自己扛着,不愿意麻烦别人,宁愿自己被亏欠,也不愿意亏欠别人。如果能够懂得求助,懂得打开自己,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想法,人生会过得更幸福快乐。
对于上面老师说的话,我特别的认同,有时候无意中我们选择的“独立”渐渐地就让自己变成“孤独”。
“独立”往往被看成一种优秀的品质,从小到大,我们就被教育我们要“独立”。然而长大以后,我发觉独立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有时候太沉重。
记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也说到,人的三个阶段是: 依赖期、独立期、互赖期。如果只是独立而没有去到互赖,其实我们还没有达到好的状态。
想要被理解的时候,尝试用新的方法,发出自己的信号,让别人看看自己的想法吧。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