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哗”,一把五颜六色的衣标从破口挣脱而出,花瓣似的,洋洋洒洒地飘落在地板上,房间倏地艳了起来,妻子一个珍藏的雅好随之现出。
每年春夏相交的周末,妻子就要整理衣柜,目的任务就是把笨重单调的冬衣收纳起来,将它们归到高处或者角落里。为我们挡风御寒一冬的它们,此时犹如被打入冷宫的失宠者,静静的一边凉快去,直到天地一片冰凉的时候,再又被主人想起来,重新登场。
轻薄多彩的夏装就理所当然地在夏天占据衣柜的C位。
年年如此,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方谢幕,一方开幕。
我个高力大,每当冬夏这番“大洗牌”,我是不能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的,妻子把存放高处的任务交给我。看我轻松搞定的时候,妻子总是说,人多长块豆腐高就是好。
我们把比人长得高的高度统一确定为“多长了块豆腐”。好比即使邓亚萍和姚明比高,姚明也只是比邓亚萍多长了一块豆腐而已,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单从衣柜的内核来说,我是喜欢夏天的。因为装满夏装的衣柜就像一个万花筒,五光十色,缤纷斑斓,每次打开柜门,总是令人赏心悦目,神怡气爽。
衣柜如此多姿多彩当然与妻子的审美、身材、气质和肤色等有很大关系。
妻子喜欢少数民族服饰图案。这些图案天然淳朴,不娇柔,不做作,不媚俗,不自卑。线条简约清朗,色彩清新自然,形象栩栩如生,风格热情真诚,个性鲜明利落。比如那花朵,好像不是针线绣上去的,是真花镶上去似的。妻子说,这样的衣服穿着踏实。
喜欢还要合适。
喜欢和合适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喜欢不合适,就会产生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恶果,好比影视剧里的媒婆,强装一身大红大绿,显得轻佻而俗不可耐,悦己恼人。喜欢又合适,就天设地造般严丝合缝,正如售衣小妹说的“专门为你而做”那般,悦己悦人。
妻子身材小巧玲珑,加之风来雨去阳光照的职涯,皮肤有少数民族女性那股铜黑色。那些服饰花草图案在她身上,似乎汲了水,吸了氧,一棵棵、一朵朵都活了过来似的,新鲜生气,叠翠压锦;妻子也似乎得了花草的灵气,唇红齿皓,眸明采焕,娉娉婷婷,窈窕婀娜。二者结合,活灵活现地诠释了“相得益彰”这四个字。
早些年,这类品牌的服装并不贵。因为在人们那时的眼里,这是“土”得掉渣的款式,属于不屑一顾的地摊货,喜爱者寡。进入21世纪后,人们随着生活越来越富裕,自信心也跟着越来越强,审美观发生很大变化,清新自然个性的格调变成人们追求的主流。
于是价格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但我们那时的收入却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可是,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
因此日子难,女人也不可能不买衣服,就像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那样。有些“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气和“生活没有苟且”的认真。
以前我们说城里好打扮的女人“不怕饿肚子”“不怕火烧房子”,因为饿肚子别人看不出来,只有自己知道;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都穿在身上了,房子里没其他宝贝可烧的,所以不怕。就怕“掉茅坑”。一掉进茅坑,身上所有的价值就全完了。
这种为美倾尽所有的举动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会被人套上“奢靡”“败家”等不大好看又沉重的帽子。
但我以为,就是因为对美有这样近乎疯狂执着的追求,所以美就能顽强地存在,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缺席。世界因此多彩动人。比如 ,在那战火纷飞、水深火热的年代,断瓦残垣中也会蓦然岀现一袭妖娆的旗袍,犹如大漠深处钻岀了一棵摇曳的绿树。苍茫焦黄里显现的一线生机,特别给人力量与希望。
当然,妻子并非那种为“衣”消得人憔悴的少数派,她是操劳茶米油盐房贷的大众派。操劳茶米油盐房贷的女性的一大长处是精打细算,这方面的能力毫不逊于理财师。
精打细算的终极目的是衣美价廉。妻子成功的诀窍一是等,新款上市价格硬得很,咱不急,到下一个新的款岀来,它的价码一路跌了,抄底。衣服美丽,价格美丽,心情美丽。二是淘,货比多家,实体店与实体店比,网店与网店比,线上与线下比,不买贵的,只买对的。
每次买来衣服后,她都小心翼翼地剪下衣标,视其若珍珠玛瑙般珍贵,一块一块地累积珍藏起来。衣标不仅仅是好看,还装有备用扣子和线,万一衣扣掉了,线头开裂了,衣标在就好找,对号入座不会混,能快速精准地缝补上。
我帮助出大力的地方在实体店。实体店的色彩和质地真实准确,不像网店,图片与实物会存在一定的差别,容易看走眼,所以网店上的衣服适不适合妻子,我拿不准,不敢瞎出主意,买了再退很麻烦。
上实体店我除了陪着逛出脚力,更要当参谋献智力。也许是因为小时候看母亲裁缝看多了,我对服装款式、色彩的审美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能给妻子准确的建议,也敢出手给她买。一次到浙江出差,我看到一套很适合妻子的衣服,刚好有一位店员小妹的身材与妻子相近,请她试了一下,可以,我就果断买下来。
看到妻子穿着我买的衣服,感觉妻子特别美。妻子也特别喜欢这套衣服,久久不肯让它“退居二线”,至今仍在“超期服役”。她的理由是没有破,也没有褪色,好好的,就不能扔。
近些年,随着我们工作业绩不断的积累,工资收入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压在身上的房贷大雪山也已慢慢融化,经济压力获得解放。在美的投入上,妻子已然是可以任性的了。
但妻子还是守着“等、淘”二字决。对那些衣标,她依然如宝贝般的珍视,一块也舍不得丢掉。
我劝她,如今的日子可以赶个时兴了,不要老等着打折打折,要出新买新,尝个鲜。那些衣标,留着也没什么用,又占地方,扣子掉了线头断了可以换新的,给自己一“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的借口不是很好嘛。她不受我鼓动,说,不盲从随大流,做自己,坚持好习惯。
妻子穿衣服很省,衣服压根就没被她穿破过,这些衣标上的备用扣子和线永远“备用”着,但忠实地见证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的朴素追求。
她这样的向往与追求,我怎能不支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