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通史130
今日启发:
Elton:
第八章 中世文化的初兴
第三节 美术新发展与绘卷的多样化
《饿鬼草子》
在“六道绘”中,《地狱草子》的姐妹篇《饿鬼草子》,也是反映“六道”中的苦相。它们的目的相同,都是使人“感泪铭肝,更惊无常”。所不同的是:一个表现“地狱苦痛之趣”,一个展现“鬼怪饥渴之忧”的图景。它们产生的背景,日本学者分析:此乃“是与日本古代社会崩溃期有着密切关系的文化产物,是试图让现世思想已成为人生第一义时代的世俗形象消失的东西”。
现存的《俄鬼草子》共2卷,没有连续性的故事内容,其中,有“食水饿鬼”在河边喝水而被驱逐的、给“食水俄鬼”施舍水的、堕入“饿鬼道”而祈求佛施舍食物的、“食水饿鬼”由于得到佛救济而饮水“转生”的、食街角上或粪池中的粪便的“食粪饿鬼”、被猛兽啄食的旷野饿鬼、食空中落下的火球的“食火饿鬼”,还有僧侣向饿鬼施舍食物而获功德的、饿鬼偷看贵族豪华的餐宴和威严的生产场面等,展示了饿鬼成为人间的跳梁,以及饿鬼的种种不同的苦相。这些不同的画面,都统一在“鬼怪饥渴之忧”的主题上,从这种意义上说,也可以看出其有确立统一结构的意图。《俄鬼草子》与《地狱草子》纯粹描绘空想的世界不同,不完全是空想的世界,而是处在人世与地狱之间,而且,画师有意识地让这些饿鬼多出现在人间,活现在尘世的芸芸众生之中。他们描绘的不少是世俗生活,反映了贫富贵贱差别,以及庶民生活的姿影积乎还透出某种整体的意味。在技法方面,面师在描绘人物时用省笔法勾勒出人物的不同特征,不同身份和喜怒哀乐的不同表情。还有古代人常用的器皿、佛画、手杖等物,给人以现实生活的通真感,是一个现实的世界,甚或是一个人间丑恶一面的现实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比《地狱草子》发挥出了更为高超的艺术感染力。这时期的绘卷物,还有“日记·随笔绘卷”和“数仙绘”两类,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紫式部日记绘卷》、《枕草子绘卷》、《徒然草绘本》以及《三十六歌仙绘》等。
图片
《紫式部日记绘卷》
《紫式部日记绘卷》创作于镰仓时代的期,它的描绘方法,继承平安时代绘卷的方法,同时又适应新时代的特征,画面构图比起《源氏物语绘卷》,有了明显的变化,很有实感。比如,人物面部不单纯采用“引目勾鼻法”,还点上眼睛,面部略带表情,较多地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体现了人物的个性。画面在采用“无顶房屋”的俯瞰式表现手法的同时,开始采用屋内(含屋形船)的平视式的表现手法,力求调度视角的变化,还配上许多室外事物的点缀。为了配合室内的氛围和人物的表情,在描绘室外的自然景色时,展现了广阔而富于变化的场面。比如,《紫女应对夜访的官人》《官人与女官月夜泛舟》等绘图,除了写生式地描绘洒落月光的庭院,或高悬满月的湖面,还描写了许多涌动生命力的秋草和春花,与居室一隅的明暗对比,在静寂的光景中,赋予一种美的情趣和清新的感觉。在色彩运用上,群青用于池水,绿青用于帘子、榻米(铺席),黑、朱二色则主要用于衣衫,银色用于满月,红色用于树叶,绿青也用于秋草等,使画面在整体感觉上,虽色彩浓艳,但色彩变化单调,它代表了镰仓时代前期独特的绘画风格——由浓彩构成的世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