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毛概入过党,却从来没有读过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文字十分接地气,去年闲暇读了下,豁然开朗,受益匪浅。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毛泽东写于一九二五年。此文很清晰地将当时中国社会分成以下各阶级:地主与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游民无产者。知识分子被划为小资产阶级,贫农和店员被划为半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的主力是工人。而浅薄的我原来一直以为所谓“无产阶级”就是没有资产的阶级,即包括贫农、贫穷的知识分子等等。文末总结道:“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所以作为中国新兴的中产阶级,我们需要时刻自省。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文中提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矫枉必须过正,不过正不能矫枉。这口号在当时是为了挫败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凡事有利有弊,但这可能是当时局势紧迫下最有效的策略。也有学者指出应该用辩证法来分析土地改革运动,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共产党提出口号领导农民运动,但是有时却是农民分散的运动迫使共产党背书来支持,从而能够团结农民力量。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毛泽东在“关于极端民主化”这一小节中指出"要求在红军中实现所谓‘由下而上的民主集权制’,‘先交下级讨论,再由上级决议‘等项错误主张,也没有人在提了"。确实,极端民主化能够削弱和毁灭苏维埃式政党的战斗力。同时毛泽东强调和白军不同,红军的任务不只是打仗,还要负责群众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实践论与矛盾论
这是这本选集的最后两篇文章,属于哲学范畴。《实践论》中,文中提到“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试想想为人处世何尝不是如此。
《矛盾论》对我的启发是最大的。因为我容不得生活中存在的大大小小的矛盾,所以总是尝试以最快的反应和最大的代价去解决它们,结果总是事倍功半。旧的矛盾被消灭后,新的矛盾随时可能再产生,进而心力交瘁。文中指出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特殊性和绝对性。”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矛盾的共同体,例如,善的对立面是恶,但一个人会同时具备这两面,不同的时候会释放不同的一面,不同的环境会激发不同的一面,同样的一件事情也有可能体现出善恶矛盾的两面。文中同时也提出我们要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生活中会同时存在着多种矛盾,它们互相交织在一起,所以我们需要抓大放小,削弱主要矛盾,而不是总是想着去消灭它。人的一辈子,从出生到死亡也都充满着矛盾,只有当“人”这个矛盾的主体消亡了,附着在它上面的矛盾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在现世中,我们需要学会做到心胸开阔,从容淡定,与矛盾和谐相处。
结语
这一卷中的文章写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组成、党内的错误思想、国内主要矛盾等等已然发生了巨变,敢问路在何方?